亳州小麦再创辉煌: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,单产刷新纪录!
近日,我国安徽省亳州市传来喜讯,该市的小麦种植再创佳绩,万亩示范田亩均产量成功突破1600斤,单产刷新了历史纪录。这一喜人的成绩,不仅彰显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,也展现了亳州农业人的辛勤付出。
亳州,作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,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。近年来,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通过科技创新、品种改良、种植技术提升等多方面措施,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。
在今年的小麦种植过程中,亳州市农业部门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,引进了一批优质高产小麦品种,同时,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,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高产稳产。此外,亳州市还建立了万亩示范田,通过集中展示、观摩、交流等方式,推动先进技术的普及和推广。
据了解,此次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,其中最高亩产更是达到了1800斤。这一成绩,不仅刷新了亳州市小麦单产纪录,也刷新了全国小麦单产纪录。这一喜讯传开后,引起了广泛关注,各地农业部门纷纷前来学习借鉴。
亳州市农业局局长表示,此次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政府的支持、农业部门的努力以及广大农民的辛勤付出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亳州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广先进农业技术,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亳州市在推动小麦生产的同时,还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在万亩示范田的建设过程中,亳州市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农药使用,保护生态环境。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,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总之,亳州市小麦单产刷新纪录,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,这一喜讯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。在新的发展阶段,亳州市将继续努力,为实现农业现代化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农业将创造更多辉煌成就!
- • 亳州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,年创收达20亿元
- •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指挪用,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留守老人沉迷“数字算命”,养老金全充“ *** 卦金”致饿晕家中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,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: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北关历史街区商户集体罢市:文旅集团强收30%流水分成引发争议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“修炼柔德”,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?
- • 花木兰主题豫剧《代父行》全球巡演,元宇宙剧场同步上线,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
- • 亳州农村电商产业园启用,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显著降低70%
- • 庄子大道绿化工程涉嫌腐败:百万一棵银杏树,次年枯死率超70%
- •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“安徽老字号”,日销量突破3000个,供不应求!
- • 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突破200万亩,助力药农增收致富
- • 蒙城农村现“共享墓地”:扫码可租骨灰格位,年付租金引发伦理争议
- • 悲剧频发:扶贫校车停运致学生辍学,家长骑三轮翻车1死3伤
- • 亳州智慧农业云平台正式上线,万亩农田迎来AI精准灌溉新时代
- • 古井镇征地补偿款被截留,村民抗议行动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中德合拍纪录片《神医华佗》圆满杀青,德国外科专家组团访亳共探医学奥秘
- • 农民自制“抗洪校车”被叫停:安全还是失学?教育局的抉择引发热议
- • 曹操中学创新教学,AI历史课与虚拟曹操共论三国谋略
- •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,共育中医药人才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,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:绿色发展的典范
- • 四县农村饮用水安全评测:蒙城达标,利辛砷含量超标5倍,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
- • 巩店百年梨园花期攻略:摄影大赛引爆热潮,村民巧收“花瓣保护费”
- • 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亳州“全球绿色中药产业示范基地”称号,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
- • 伪造保险单致暴雨冲毁扶贫大棚,20户农民返贫绝食 ***
- • 民间剪纸艺人状告政府:吉祥图案被征用为LOGO却未付版权费,版权意识亟待加强
- • 亳州老街“二月二龙抬头”庙会盛况:百名孩童剃“龙头”祈好运
- • 亳州农村公路提质三年行动:村村通双车道沥青路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德国拜耳集团投资10亿欧元建全球中药创新研发中心,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
- • 漆园古镇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,客流激增300%!
- • 教会渗透扶贫村,留守老人捐光低保金建“忏悔堂”:一场心灵的救赎与反思
- • 乡村春晚变味,化肥广告植入引发观众不满
- •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佳绩,年度总额突破3000亿,连续三年领跑安徽增速
- •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,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亮相
- • 村卫生室扶贫药柜过期五年,老人服药后肝肾衰竭,院长称“吃不死人”
- •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,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首达国家一级标准
- • 谯城药市探秘:真假虫草难辨,游客买“藏红花”实为染色玉米须
- • 亳州涡河桃花水母再现,水质改善见证“十年治污”成效
- • 亳州放大招: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“修炼柔德”,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亳州,打造全球药材标准制定中心
- • “全球药膳论坛”发布亳州标准,引领国际药膳认证新潮流
- • 合办“老庄文化节”亏本500万,县长吐槽“专家论坛矿泉水就花了10万”:一场文化盛宴背后的尴尬
- • 亳蚌城际铁路全面开工,1小时直达合肥都市圈,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
- • 乡村春晚变味:化肥广告植入,小品促销歌硬唱,观众直呼过瘾
- • “老人捐光低保金建‘赎罪教堂’,子女报警无果:教会渗透扶贫村之谜”
- • 漆园镇鼓书艺人控诉:传统说唱艺术面临失传危机,政府电子祭祖政策引发争议
- •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产能突破5000架,助力全国农业现代化
- •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: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,教育公平待解
- • 亳州县域自来水水质排名揭晓:蒙城水质更佳,利辛多项指标超标引关注
- •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:谯城年薪高2万,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
- •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,居民戴耳塞睡觉仍被凌晨卸货吵醒,如何解决夜间噪音污染问题?
- •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,年产值目标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“二十四节气养生茶”研发成功,亳菊+枸杞茶饮风靡白领圈
- • 亳州民乐团《十番锣鼓》奏响国家大剧院,非遗乐韵激荡京城
- • 非遗文化“二夹弦”走进校园,00后学员占比超六成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,38道工序坚守百年匠心传承
- • 利辛红薯粉条出口量再创新高,欧美素食圈掀起“东方魔粉”热潮
- • 乡村教师匠心独运,秸秆教具荣获全国教育创新大赛金奖
- • 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全面覆盖,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
- • 蒙城蚯蚓养殖:创新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,年消化秸秆30万吨
- • 四县联手整治药企偷排,关停23家跨界污染工厂,守护碧水蓝天
- • 扶贫车间造假产业链揭秘:空壳公司开假工资单,专骗国家配套资金
- • 曹霸书画艺术馆盛大开馆,唐代画马圣手真迹首次亮相
- • 村医集体辞职:垫付医保30万难报销,卫生室只剩空药盒,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
- • 四县财政转移支付争夺战:利辛“哭穷”却斥资2亿建形象工程,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亳州80万亩农田开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篇章,土壤有机质提升25%
- • 《青囊书》手游全球首发,华佗IP引领玩家化身神医抗疫救世
- • 亳州“数字药农”APP上线,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,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出炉,茯苓八宝鸭、黄精煨土鸡成爆款,药膳美食盛宴引食客竞相品尝
- • 涡阳蒙城争夺庄子研学基地:跨县教材标注引发口水战
- • 亳州非遗国际传播中心落成,百国留学生体验五禽戏,传承中华文化魅力
- • 亳州非遗“三转牛肉馍”日销突破3万张,百年炭火铁鏊技艺引央视跟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