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麻糊荣登央视《风味人间》,凌晨三点老店门前人潮涌动
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麻糊,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,近日荣登央视美食纪录片《风味人间》。这部纪录片一经播出,便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讨论,也让亳州麻糊成为了美食界的新宠。
亳州麻糊,又称麻腐,是亳州传统特色小吃之一。它选用优质黄豆、糯米、芝麻等原料,经过磨浆、煮浆、点浆、成型、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。麻糊口感细腻、滑嫩,营养丰富,具有消暑解渴、养胃健脾的功效,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。
《风味人间》作为一档聚焦中国美食的纪录片,旨在展现中国各地美食的独特魅力。在节目中,主持人对亳州麻糊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,让观众对这一传统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节目播出后,亳州麻糊的名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,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。
凌晨三点,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时,亳州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门前却早已排起了长队。这家老店,便是制作麻糊的传世名店——老麻糊店。店内的师傅们凌晨就开始忙碌,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美味的麻糊。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,他们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营业,一直持续到中午。
“我们家的麻糊,都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,保留了麻糊的原汁原味。”老麻糊店的老板自豪地说。为了保持麻糊的品质,他们从选材到制作,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。这也使得老麻糊店的麻糊在众多麻糊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美食爱好者的首选。
随着《风味人间》的热播,老麻糊店的生意越来越好。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,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麻糊,还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。店内的墙上,挂着许多游客的留言,他们纷纷为亳州麻糊点赞,为老麻糊店的师傅们点赞。
亳州麻糊的成功,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味,更在于传承了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亳州麻糊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、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亳州麻糊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美食。
总之,亳州麻糊荣登央视《风味人间》,不仅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这一美味佳肴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。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,亳州麻糊将继续努力,为我国美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- •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大关,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,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全省首推教师弹性工作制,课后服务纳入绩效考核,教育改革再迈新步伐
- •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,扫码即可一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
- • “曹操运粮水道”漂流项目:宣传图与现实的“臭水沟划盆”之辩
- • 古井贡酒市值首破2000亿,强势跻身中国白酒行业前三甲
- • 亳州机场征地矛盾升级:四县争夺选址引发械斗,补偿款相差十倍
- •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刻字事件引发关注,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
- • 涡阳智慧麦田亩产破900公斤,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
- • 亳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,中药冷饮店日销5000杯“冰镇酸梅汤”助力市民清凉度夏
- • 扶贫牛被连夜盗宰,监控锁定村主任儿子销赃:一桩村霸式盗窃引发的争议
- • “脱贫榜样巡回宣讲”启动,百名致富带头人传经送宝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揭秘:蒙城包装、涡阳贴牌、利辛会销洗脑
- •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,覆盖50万亩农田实现节水减肥双丰收
- • 亳州数字农服联盟成立,农户扫码轻松呼叫农机队,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
- • “以商招商”政策升级,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奖励高达1000万!
- • 村主任儿子涉嫌参与扶贫牛被盗宰卖肉案,监控揭露惊人真相
- • 桃花节牡丹花海引爆春季游,单日接待游客量破10万人次
- • 全国最大中药渣有机肥厂正式投产,年处理废弃物达百万吨,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蒙城法院拍卖“僵尸企业”,牛群当年畜牧场1元起拍无人问津,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?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,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: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古井集团智能酿造车间投产,生产效率提升40%,引领白酒行业智能化新篇章
- • 药膳创意大赛黑马频出:95后用玛咖配臭豆腐称“朋克养生”
- • 谯城区图书馆创新举措:中药典籍专区与学生借书兑换养生茶饮券
- • 老子中学强制背诵《道德经》引争议,学生称“考试默写不如背单词”
- • “巩店梨花节‘以花抵票’引发争议: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”
- • 涡阳蒙城争夺“庄子故里研学基地”:文化归属战波及教科书
- • 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在亳召开,亩增收500元创新标杆
- • 亳州中欧班列首发“乡村振兴专列”,万吨农品直达欧洲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巩店酥梨深加工园投产,梨汁、梨膏填补省内空白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清明烧纸引发山林大火,村民坚持传统习俗引争议
- • 市民举报“神医”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,涉案金额超千万
- • 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签约亳州,携手打造亚洲最大汉方化妆品基地
- • 扶贫车间变“僵尸厂房”:机器未开先倒闭,留守妇女集体 *** 讨薪
- • 亳州共享药房创新上线:扫码借名贵中药材,押金高达百万
- •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首日人潮涌动,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目睹“魏武王”石牌
- • 亳州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绿色发展,5万亩林地惠及2万农户
- • 乡村小学撤并后旧址变养鸡场,村民怒贴标语:教育不如养鸡?
- • 皖北最大冷链物流园在蒙城落户,万吨牛肉直供长三角市场
- • 教师改编《庄子》成说唱引发热议,学生力挺“这才是文化创新”
- • 张良智慧论坛盛大开幕,中外学者共议《素书》现代管理启示
- •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《逍遥游》成rap,教育局批“亵渎经典”: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反思
- • 古井贡酒跨界药膳,联名推出“醉仙鸡”,黄酒煨制技法引发老饕疯抢
- •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5%,年产沼气助力20万户家庭温暖过冬
- • 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%,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
- • 亳州酱菜厂跨界联名故宫,打造“宫廷御膳酱菜礼盒”传承中华美食文化
- • 《华佗》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,濒危剧种淮北梆子焕发新生
- • 亳州非遗“三转牛肉馍”日销突破3万张,百年炭火铁鏊技艺引央视跟拍
- • 全球亳商大会签约重点项目89个,侨商投资占比超六成,共绘合作新篇章
- • 涡阳职校辣椒全产业链实训基地荣获国家示范基地称号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梦蝶湖灯光秀引争议:激光投影庄子语录被指“光污染毁意境”
- • 留守老人捐光棺材本建“忏悔教堂”:空心村里的信仰之光
- • “千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,农户自销亳菊茶日销破20万单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”
- • 亳州“数字药农”APP上线,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,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扶贫车间变酒厂仓库,留守妇女控诉:补贴去向不明,村委涉嫌挪用?
- • 我国特教资源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,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达99.8%
- • 秸秆综合利用扶贫产业园投产,年消化秸秆200万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光伏板下芍药盛开,“农光互补”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破万元
- • 谯城名校跨县招生叫停,利辛家长呼吁“掐尖毁县中”
- • 庄子祠堂抽签连环骗:游客必遇“血光之灾”,解厄费更低2888元
- • 残疾人扶贫补贴提标,月均发放800元,助力残疾人群体共奔小康
- •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,百件作品精彩呈现三国风云
- • 古井镇村民挖出宋代酒器,揭开古井贡酒千年酿造遗址之谜
- •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启用,5000名儿童享课后托管公益服务
- • “庄子梦蝶”全息艺术展在上海惊艳亮相,亳州文旅签约百亿合作项目
- •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:15村入选名录,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
- • 亳州中考体育评分标准差异引争议:利辛学生引体向上满分不敌谯城跳绳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
- • 亳州二夹弦:百年戏班传承非遗,下乡演出超百场,文化瑰宝焕发新生
- •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,PM2.5浓度十年最低,首达国家一级标准
- • 村医集体辞职潮:医保报销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,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
- • 亳州老城区“微更新”启动,50条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文化长廊
- • “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:泡沫破灭,死虾污染湿地致千人饮水危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