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老城区“微更新”启动,50条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文化长廊
近日,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区迎来了一项重大变革——“微更新”项目正式启动。此次项目旨在对老城区内的50条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改造,使之华丽变身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舒适、美观的生活环境。
亳州,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,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。然而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老城区的部分背街小巷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,亳州市 *** 决定启动“微更新”项目,让这些背街小巷焕发新的生机。
此次“微更新”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:
一、基础设施提升。对背街小巷的道路、排水、照明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,确保居民出行安全和舒适。
二、环境美化。对背街小巷的墙面、绿化、景观等进行美化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。
三、文化传承。挖掘和展示老城区的历史文化,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巷改造中,让市民和游客在漫步小巷的同时,感受古城的历史底蕴。
四、业态升级。引入特色商铺、文化体验馆等业态,丰富小巷的商业氛围,提升居民生活品质。
在“微更新”项目的实施过程中,亳州市 *** 高度重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,广泛征求居民对小巷改造的意见,确保改造工作符合居民需求。同时,项目还注重保护老城区的历史风貌,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元素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50条背街小巷已初具规模。如今,这些小巷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,而是成为了充满文化气息的文化长廊。漫步在这些小巷中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年代。
改造后的背街小巷,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,还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。许多市民表示,这样的改造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,也为他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亳州市“微更新”项目的成功实施,为其他城市的老城区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更多城市的老城区将焕发出新的活力,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窗口。
总之,亳州老城区“微更新”项目的启动,不仅是对城市历史的传承,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些背街小巷在未来的日子里,继续书写属于它们的故事,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- • 全国最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项目在亳州成功落地,平均价格降幅超56%
- • 探寻历史秘境:曹操贡酥古方复原,考古团队认证汉代宫廷秘制工艺
- • 全国最大中药渣有机肥厂正式投产,年处理废弃物达百万吨,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曹植《洛神赋》创作地争议终结:亳州学者新证锁定谯郡故居
- • “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%: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”
- •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%,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,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
- • 我国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一级标准,绿色生活迎来新篇章
- • “全球药膳论坛”发布亳州标准,引领国际药膳认证体系新篇章
- •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,传统巾帼精神融入美育课程——《木兰从军》音乐剧精彩上演
- • 全球最大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正式投产,年产能突破50万吨,助力中医药产业腾飞
- • 冷链物流园深夜噪音扰民,居民无奈戴耳塞求安宁
- •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,生物防治覆盖率提升至60%,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亳州机场正式通航,首飞航线直达北京、广州,开启城市新篇章
- • 逍遥谷项目资金链断裂:60亿投资变放羊场,庄子文旅梦碎?
- •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,千年文物重焕生机
- • “千村电商直播基地启用,农户自销亳菊茶日销破20万单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”
- • 中药材市场周边交通瘫痪,药商占道卸货致救护车被堵1小时,紧急呼吁规范市场秩序
- •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,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,谱写我国航天事业新篇章
- • 亳州携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,共筑外向型经济新篇章
- • 老子文化园光影秀:3D投影演绎“道法自然”,争议中如何避坑?
- • “绿色厨房”计划正式启动,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,守护食安新篇章
- • 村民集资百万建道德经塔,门票收入却归开发商引争议
- • 夏侯惇墓志铭破解:揭开曹魏军事集团谯沛武人网络的神秘面纱
- • “打工大县”返乡潮:政府牵线,2000人本地就业服装厂助力家乡发展
- • 农村低保标准连涨五年,与扶贫线“两线合一”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涡阳光伏扶贫电站助力脱贫,累计发电20.75亿千瓦时,惠及30万户次
- • 曹操故里三国文化节盛大开幕,万人汉服巡游再现历史辉煌
- • 曹操IP主题餐厅登陆北上广,黄精焖饭日均翻台10次,餐饮业新风尚来袭!
- • 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,进出口通关实现“零等待”,助力外贸发展新篇章
- • 西淝河“水鬼娶亲”骗局揭秘: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,恐吓“不捐钱必遭灾”
- • 万亩白芍扶贫基地遭强铲改种玉米,药农跪地哭诉:订单合同成一纸空文!
- •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,节水40%实现稳产高产
- •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,共享“跨区通办”红利,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
- • 四县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:GDP统一核算改革成效显著,挤水分、强协同助力区域发展
- • 蒙城职教中心学生抗议:实习工资被扣30%“管理费”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揭晓,茯苓八宝鸭与黄精煨土鸡成爆款佳肴
- • 婚庆公司捆绑“孝心套餐”:万元婚纱照背后的道德拷问
- • 农民自制“抗洪校车”被叫停:安全还是失学?教育局的抉择引发热议
- • “共享墓地扶贫引宗族血战,兄弟持铁锹争穴葬父”:一场悲剧背后的社会思考
- • 皖北更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,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村村覆盖,基层矛盾化解率超95%,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
- •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30项传统技艺融入校本课程,传承文化瑰宝
- • 首届“华佗养生文化节”盛大开幕,全球中医名家齐聚论道
- • 万亩亳菊种植基地直供药膳企业,花海成网红打卡地
- • 雀巢亳州工厂再扩产,药食同源饮品直供欧美市场
- • 全国首推“招商服务官”制度,百名处级干部一对一护航重点项目
- • 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全面覆盖,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
- • 利辛教师赴谯城讨薪:同教初三,年薪差4万,公平何在?
- • 马店孜镇复活“牛耕大赛”:黄牛罢工躺平,拖拉机趁机抢镜
- •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《逍遥游》成rap,教育局批“亵渎经典”: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反思
- • 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区落地,黄精套种亩收益超3万元,绿色致富新路径开启
- • 亳州县域GDP排名洗牌:蒙城逆袭夺冠,利辛增速垫底,经济格局再塑
- • 百家宴30人食物中毒,主办方辩称“野菜本来就有助排毒”:食品安全问题再引关注
- •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曝挪用,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古井镇酒厂废水泄漏事件引发村民集体索赔,农田绝收损失高达500万元
- • “百年粮仓变身星空屋:乡村民宿新体验,躺着看麦田银河”
- • 五禽戏国际邀请赛盛大开幕:30国选手同台竞技,日本选手改编引版权争议
- • 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落户亳州,白芍合约首日成交破亿,开启中药材市场新篇章
- • 亳州非遗“三转牛肉馍”日销突破3万张,百年炭火铁鏊技艺引央视跟拍
- • 京东亳州智能物流港启用,皖北商贸物流枢纽地位再升级
- • “棺材第一镇”转型遇阻,海外订单暴跌70%致千人失业: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转型之路
- • “乡贤调解室”村村覆盖,化解矛盾超万起,助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
- • 庄子故里龙虾滞销,万吨死虾污染湿地村民中毒住院,扶贫之路再遇难题
- • 亳州招商直播常态化,云端签约项目年成交额突破200亿,开启智慧招商新篇章
- • 探寻千年古韵:考古专家复原“曹操贡酥”,再现汉代美味
- • 谯城交警严查三轮车非法载客,残疾车主当街哭诉“断生计”
- • 农业元宇宙实验室揭牌,开启虚拟农田指导现实种植决策新篇章
- • 涡阳“智慧麦田”再创辉煌,小麦单产突破820公斤领跑皖北
- • 涡阳干扣面申遗成功,古法手擀面配蒜泥卤汁荣膺皖北早餐之王
- • 假农药致万亩大豆绝收,经销商辩称“农民自己不会打药”
- • 立仓荷塘诗歌节争议:农民诗人作品涉嫌抄袭,AI检测相似度高达90%
- • 名人故居保护条例实施,87处历史建筑获专项修复资金,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