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链物流园深夜噪音扰民,居民无奈戴耳塞求安宁
近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冷链物流行业得到了迅速扩张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,其中之一便是冷链物流园的噪音扰民现象。近日,某市一居民小区的居民们反映,附近新建的冷链物流园深夜频繁卸货,噪音扰民严重,即便戴上耳塞,仍被深夜的卸货声惊醒。
据了解,该冷链物流园位于市区边缘,占地面积约500亩,是本市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之一。自去年年底投入运营以来,园区内深夜频繁的卸货声,已经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。
“每天晚上11点左右,物流园就开始卸货,直到凌晨2、3点才结束,噪音非常大。”居民张先生表示,自从物流园建成以来,他每天晚上都要戴着耳塞才能入睡,否则就会被噪音惊醒。
“有时候,我半夜醒来,还能听到卸货的声音,感觉就像是在我家门口一样。”张女士也表示,深夜的噪音让她无法安心休息,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。
尽管居民们已经采取了戴耳塞等措施,但深夜的噪音仍然无法避免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居民们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
“我们多次向物业和相关部门反映,但物流园的噪音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。”居民李先生表示,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,尽快采取措施,还他们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。
对此,记者联系了该市相关部门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他们已经收到居民们的反映,并将尽快组织人员进行调查。对于物流园深夜噪音扰民的问题,相关部门将督促园区加强管理,降低噪音污染。
据了解,我国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规定,夜间噪声不得超过55分贝。而冷链物流园深夜的噪音明显超过了这一标准。居民们呼吁,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冷链物流园的监管,确保园区内的噪音排放符合国家标准。
此外,居民们还建议,园区在深夜卸货时,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噪音,比如使用低噪音设备、合理安排卸货时间等。同时,园区也可以考虑在园区内设置隔音设施,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。
总之,冷链物流园深夜噪音扰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,采取有效措施,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,让居民们享受到一个安静、舒适的居住环境。
- •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,三国主题民宿预订率超95%,古韵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,助力培育10万“新农人”,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中药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:谯城药企暴利,三县药农收入十年未涨
- • 全国首个“建安七子”诗词吟诵大赛在亳启动,传承经典文化新篇章
- • 利辛县“乡村CEO”计划启动,百名青年返乡助力电商经济腾飞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南华经塔”却禁本地人入内,外地游客收费888元: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争议
- • 利辛县推行“零彩礼”政策,新人领证可获 *** 万元奖励,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力农业发展
- • 《英国BBC纪录片《亳州名人密码》开机,揭开东方智慧之源的神秘面纱》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,开启三年计划助力培养10万新农人
- • 光伏+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,绿色农业新典范
- • 西淝河污染悲剧:扶贫鱼塘绝收,养殖户无奈喝农药逼环保局检测
- • 古井贡酒古法酿造技艺数字化存档,千年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开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,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%,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
- • 老子文化园扩建引发争议:村民高举《道德经》 *** 强征麦田
- • RCEP亳州服务中心挂牌,中药出口关税再降15%,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
- • 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:困难学生资助金五年翻两番,助力未来希望
- • 文化保护与开发冲突:庄子文旅小镇建设引发古宅拆除争议
- • 全国首条中药材AI分拣线投用,效率提升10倍误差率趋零,开启中药产业智能化新时代
- • “无人农场”轧毁农田引械斗,企业称村民“敲诈赔偿金”:一场关于利益与和谐的冲突
- • “五年投入衔接资金超100亿元: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密融合”
- • 曹霸书画艺术馆盛大开馆,唐代画马圣手真迹首次亮相
- • 亳州80万亩农田开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篇章,土壤有机质提升25%
- • “教育云平台”上线,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,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亳州大学建安文学研究中心成立,曹植七步诗创作场景数字复原引发关注
- • 亳州成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,守护5万份道地药材基因,传承中华医药瑰宝
- • 利辛一村37名逝者连续三年领扶贫补贴:四县联查“死人保”背后的真相
- • 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区落地,黄精套种亩收益突破3万元,乡村振兴新路径显现
- • 药农抗议“订单农业陷阱”:企业压价拒收,万吨白芍烂在地里
- • 名人故居数字孪生系统上线,扫码即可云游华佗草堂、曹操故宅,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
- • 药都夜经济璀璨绽放,花戏楼夜市客流破10万再创新高
- •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: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
- • 亳州玉米“芯粒分离”技术全国推广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%,助力农业绿色发展
- • “道宴”体验翻车:688元/位的“道德经套餐”竟成豆腐青菜摆盘?
- •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揭牌,开启个性化矫正问题青少年新篇章
- • 谯城秸秆综合利用创新助力3D打印建材出口东南亚
- •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%,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,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
- • 天静宫首届“国际老子论坛”盛大开幕,欧美学者共论“无为治国”
- • “零彩礼”现象催生天价改口费:新娘敬茶喊妈一次收费1万元,婚俗变味引热议
- • 光伏扶贫电站变“负资产”:村民倒贴贷款维修,发电收益仅够缴电费
- •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离岸创新中心正式启用,助力沪苏浙技术转化新篇章
- • 春蕾计划十年辉煌:3万女童重返校园,点亮希望之光
- • “工匠班”培养技能人才,毕业生就业率100%,平均月薪突破6500元!
- •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“扶贫神药”,涉案金额超500万: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
- • 留守老人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:8万负债买“虚拟流量课程”
- • “二月二龙抬头”:老街剃头匠免费为儿童理“龙头”,传承民俗盛典
- • 药商直播卖“曹操养生秘方”被立案,专家斥其伪科学营销
- • “基金招商成果斐然,30家被投企业纷纷落户亳州”
- • 跨县倾倒中药渣污染农田,蒙城利辛千亩小麦镉超标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大关,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,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“谯城试点‘中医养老’:社区嵌入药膳厨房,老人可定制养生餐”
- • 亳州机场经济区规划公示:四县共建临空产业园,分工明确,共绘发展新蓝图
- • 北斗导航播种机助力亳州夏种,精准作业覆盖率超90%,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
- • “名人故事巴士”驶入亳州,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
- • 华祖庵银杏季:千年古树下抄经祈福,中医养生下午茶,一场穿越时空的养生之旅
- • 垃圾分类覆盖贫困村,助力乡村振兴资源化利用率达85%
- • 北关老街风云:百年药铺变网红奶茶街,老亳州人痛呼“丢了魂”
- •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分裂,男方家族扬言:“老祖宗规矩闹不起别嫁!”
- •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,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:教育人才的流失与反思
- • 龙虾节天价摊位费劝退小商户,主办方被指“只服务关系户”:一场盛宴背后的争议
- • 蒙城农民画惊艳巴黎双年展:乡土色彩震撼欧洲,国内却鲜为人知
- • 涡阳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,助力2.3万户贫困家庭年增收3000元
- • 乡村物流骗补调查:虚假签收单虚构50%业务量,套取千万补贴
- • 亳州创新举措:首推“神医华佗”数字IP,AI中医问诊系统覆盖全球200家医院
- •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,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%
- • 全国首家名人主题图书馆盛大开放,曹氏宗族文献藏量达10万册
- • 乡村教师匠心独运,秸秆教具荣获全国教育创新大赛金奖
- • 谯城万亩芍药花海绽放,农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
- •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盛大举行,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
- • “悲剧重演:扶贫牛注射催肥剂暴毙,养殖户负债跳塘自杀未遂引发社会关注”
- • 丧葬乐队跳脱衣舞引争议,村民辩解:“热闹不起来就是子孙不孝!”
- • 牛群经济遗产调查:明星县长遗留数亿债务,村镇银行仍在填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