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玉米“芯粒分离”技术全国推广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%,助力农业绿色发展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创新,其中,安徽省亳州市在玉米种植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——“芯粒分离”技术,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。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,而且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惊人的98%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“芯粒分离”技术是将玉米芯与玉米粒进行分离,从而实现玉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在传统玉米加工过程中,玉米芯往往被当作废料处理,既浪费了资源,又污染了环境。而“芯粒分离”技术的应用,使得玉米芯得到了有效利用,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。
亳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基地,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高玉米产业的综合效益。在“芯粒分离”技术的研发过程中,亳州市农业部门联合科研院所,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成功研发出这一先进技术。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:
1. 提高产量:通过“芯粒分离”,玉米芯得到了充分利用,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
2. 节能减排:传统玉米加工过程中,玉米芯燃烧产生大量废气,而“芯粒分离”技术则避免了这一现象,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。
3. 资源化利用:玉米芯分离后,可用于生产饲料、生物质颗粒、木屑等,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。
4. 降低成本:与传统玉米加工相比,“芯粒分离”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。
在“芯粒分离”技术的推广过程中,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引导农民和企业应用这一技术。目前,该技术已在亳州市及周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%。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充分肯定,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
据了解,全国推广“芯粒分离”技术后,预计每年可节约玉米芯约100万吨,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,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。同时,这一技术的推广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。
总之,亳州玉米“芯粒分离”技术的全国推广,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农业绿色发展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同时,也希望广大农民和企业能够积极应用这一技术,共同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谯城名师拒绝下乡支教:补贴问题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马店孜镇复活“牛耕大赛”:黄牛罢工躺平,拖拉机趁机抢镜
- • 社区食堂推老年食疗餐,丹参小米粥日均配送超5万份,关爱老人健康新举措
- • 老庄故里之争再起:涡阳蒙城互斥对方篡改史料,学者呼吁搁置争议
- • 苔干之乡体验游:邂逅乾隆御赐“贡菜”,体验亲手晾晒舌尖脆爽
- • 全国首个“无人农场科普基地”落户蒙城职高,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
- • 亳州FDI突破10亿美元大关,成功跻身安徽外资十强市
- • 亳州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解读:危旧房改造、补偿标准与安置方案
- • 《逍遥游》动画电影全球票房破2亿,庄子文旅IP成功出圈
- • 尉迟寺遗址考古新发现:史前稻作遗存改写农业史认知
- • 尉迟寺遗址考古成果融入校本教材:历史教育的新尝试与考试制度的反思
- • 蒙城县创新蚯蚓养殖模式,年消纳秸秆20万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
- • 光伏农场遭遇冰雹袭击,千块太阳能板破损损失超千万
- • 村庙“求子洞”性侵案:假和尚借“开光仪式”猥亵留守妇女,揭开信仰背后的黑暗面
- • 留守老人深陷光伏扶贫套路:屋顶装板欠债5万,发电量不足承诺1/3
- • 零碳校园光伏项目助力减排,年减碳量超万吨,绿色校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,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:传统产业转型下的民生困境
- • 大学生双创园孵化企业200家,中医药AI项目获千万融资,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,开启三年计划培养十万新农人新篇章
- • 道德经摇滚版音乐会引发争议:道士怒斥鼓点亵渎经文韵律
- • 全球首款“AI中医机器人”在亳量产,把脉准确率达92%,开启中医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事件:文物局执法遭村民锄头驱赶引争议
- • 利辛夜市江湖:一场地锅鸡贴饼大赛与全羊宴的美食盛宴,夜宵党必看攻略!
- • 亳州历史名人影响力指数发布,曹操、华佗、张良领衔前三甲
- • “千亩塘口变‘死海’,龙虾养殖户遭遇饲料诈骗,损失惨重”
- • 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:为贫困户开辟增收新路径
- • 亳州中药主题机场即将崛起,登机口命名独具匠心
- • 亳州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破50万,分红惠及百万村民,乡村振兴再谱新篇
- • “良田变景区,村民抗议:老子文化园征地种景观树,生存权何在?”
- • 亳州启动“商汤文化研究工程”: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瑰宝
- • 北关老街焕新篇章:30家百年药铺携手区块链技术,共筑老字号复兴梦
- • 涡河湿地观鸟地图大揭秘:白鹭与青头潜鸭的栖息天堂,摄影师私藏机位曝光!
- • 涡阳农村小学仅剩3名学生,校长兼保安坚持开课:用坚守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
- • 村卫生室扶贫药柜过期五年,老人服药后肝肾衰竭,院长称“吃不死人”
- • 探寻千年古韵:考古专家复原“曹操贡酥”,再现汉代美味
- • 全市建成120个乡村少年宫,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
- •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成立,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上岗,共筑孩子成长新篇章
- • “网红葡萄”滞销变猪食,果农投资反欠百万: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剧
- • 亳州古井贡酒酿造技艺:千年传承,荣登世界非遗预备名录
- • 涡河航道疏浚发现元代沉船,瓷器碎片改写商贸史新篇章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,开启三年计划助力培养10万新农人
- • 皖北首例“以碳代偿”案:企业污染环境,被判购10万元碳汇彰显环保决心
- •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覆盖,5万户居民实现“一键回家”
- • 曹操运兵道数字化复原,全球首个“三国军事VR体验馆”盛大开馆,带你穿越千年战火
- • 央视《风味原产地》聚焦亳州酱菜,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,传承千年味道引关注
- • 谯城交警严查非法载客三轮车,残疾车主街头泪洒,生计堪忧
- • 涡阳职校辣椒全产业链实训基地荣获国家示范基地称号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天静宫春季祭典现“老子元宇宙”:VR头显沉浸式问道引信徒争议
- • 村卫生室扶贫药柜过期五年,老人服药后肝肾衰竭,院长竟称“吃不死人”
- • “曹操IP主题餐厅”登陆北上广,黄精焖饭日均翻台10次,餐饮市场再掀三国热潮
- • “亳芍”地理标志产品出口额翻番,成功打入RCEP市场
- • 亳州氢能产业园盛大启动,国家电投投资30亿打造氢能源基地
- • 亳州大学建安文学研究中心成立,曹植七步诗创作场景数字复原再掀学术热潮
- •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,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,共筑国家安全防线
- •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,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:丰收背后的无奈与反思
- • “厕所革命补贴被冒领,新厕无水成摆设:村民被迫露天如厕,民生问题亟待解决”
- • AI智能炒菜机复刻亳州名厨手艺,20秒出餐引资本追捧
- •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,千年文物重焕生机
- • 国际学生中医药研修基地落户我国,年培养海外学子超500人
- • 村卫生室过期药泛滥,七旬老人输液后不幸休克,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“村干部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,千名村官持证上岗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漆园古镇“汉婚体验”泛滥,游客投诉凤冠“一冠多戴”,古镇魅力何在?
- • 梦蝶湖灯光秀引争议:激光投影庄子语录被指“光污染毁意境”
- • 合建垃圾焚烧厂遭遇四县村民联名抵制:拒当“毒气试验田”
- •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,AR技术助力再现三国军事智慧
- • 亳州与意大利罗马缔结“名人故里”友城,凯撒与曹操跨时空对话展启幕
- • 涡河禁渔期渔民冒险捕鱼,执法队没收渔船致全家断炊:悲剧背后的人性拷问
- • 社区团购“土榨香油”掺假风波:检测含致癌物黄曲霉超标5倍,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?
- • 四县联手整治药企偷排,关停23家跨界污染工厂,守护碧水蓝天
- •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惨淡,国学硕士就业率仅15%:传统教育面临严峻挑战
- • 亳州法院设立“药商法庭”,高效化解中药材贸易纠纷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困境:机器生锈,留守妇女返岗无望,重拾针线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