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小麦再创佳绩,单产刷新纪录,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
近日,我国安徽省亳州市传来喜讯,当地小麦单产再创新高,万亩示范田亩均产量突破1600斤,刷新了历史纪录。这一喜讯不仅为亳州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全国小麦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亳州市地处淮北平原,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。近年来,亳州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水平。在今年的小麦丰收季节,亳州市再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据悉,此次刷新纪录的万亩示范田位于亳州市涡阳县,占地约10000亩。该示范田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,包括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、科学施肥、病虫害防治、节水灌溉等。在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,这片示范田的小麦产量节节攀升。
据了解,去年亳州市小麦平均亩产约为1500斤,而今年在万亩示范田中,小麦亩产达到了1600斤,同比增长6.7%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,以及农民的辛勤付出。
在亳州市,像这样的万亩示范田并不少见。近年来,亳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,通过引进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设备,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在政府的引导下,农民们纷纷转变观念,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亳州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,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推广绿色农业。在万亩示范田中,农民们严格按照绿色生产要求,科学施肥、用药,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亳州市小麦单产刷新纪录,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也为全国小麦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亳州市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。
展望未来,亳州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发展优质高效农业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同时,亳州市还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,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,助力农民增收致富。
总之,亳州市小麦单产刷新纪录,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。在新的起点上,亳州市将继续努力,为全国农业发展树立榜样,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力量。
- • 天静宫周边“道士”强卖护身符,不买就咒“血光之灾”:避坑指南揭秘
- • 冥币印刷厂污染农田,村民患癌率激增却拒关停:金钱至上还是生命至上?
- •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: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夏种效率翻倍,5G+北斗助力百万亩精准播种
- •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,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,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
- • “药都限酒令”正式出台:公务接待禁喝单价超500元白酒,重塑公务接待新风尚
- • 氢能产业园落地经开区,皖北绿色能源枢纽雏形初现
- • “零碳农场”认证体系正式发布,亳州30家企业荣膺首批达标荣誉
- • 职业哭丧团队垄断市场:假哭半小时收费5000元,家属必须跟着嚎
- • 全国首个“无人农场科普基地”落户蒙城职高,开启现代农业教育新篇章
- • 蒙城一中学区房价格暴跌,家长集体围堵中介要求退差价:一场关于教育资源的博弈
- •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,扫码即可查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
- • 马店孜镇复活“牛耕大赛”:耕牛罢工躺平,笑翻观众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,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涡阳“八卦田”:网红地标航拍绝美,实地探访竟是烂尾景观工程?
- • “曹操出行”电单车违规停放,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,城市秩序再引关注
- • “百万药农培训计划”盛大启动,助力乡村振兴培育10万名技术能手
- • 涡河航道疏浚发现元代沉船,瓷器碎片改写商贸史新篇章
- • 引江济淮工程亳州段通水,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
- • 数字农业云平台上线:四县农田数据实时共享,防灾效率倍增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华佗中医药职校学生抗议实习变药厂流水线:每天分拣药材12小时,职业教育引关注
- • 春蕾计划:十年耕耘,3万女童重返校园,点亮希望之光
- • “亳州文化元宇宙”上线首日崩盘:四县争抢虚拟地标命名权引发热议
- • 亳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建,30家药企集体签约入驻,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
- • “零彩礼”政策遇冷,女方家长改收“教育基金”:婚嫁观念的转变与挑战
- • “五清一改”行动助力28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
- • 西淝河生态廊道建成,沿岸10万村民共享生态旅游红利
- • 涡阳职校“辣椒全产业链”实训基地荣膺国家级示范基地称号
- • 亳州乡村美食地图新鲜出炉,药膳体验店突破500家,探寻千年古都的味蕾之旅
- • 改厕补贴被村干部冒领,新厕所成“摆设”:农村环保工程遭遇尴尬困境
- • 北关老街风云:百年药铺变网红奶茶街,老亳州人痛呼“丢了魂”
- • 乡村教师发明“蚯蚓粪有机肥”,荣获全国创新创业金奖
- • “亳州荣膺‘东亚文明起源城市’,中日韩共祭商汤大典彰显文明交流新篇章”
- • 皖北首个村级冷链物流园启用,药材鲜储损耗降7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,家长收3万签字:“闺女活着嫁不起,死了值钱”
- • 亳州药膳研究院成立,发布全球首份《药食同源风味图谱》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古井贡酒智能化酿造车间投产,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,生产效率提升10倍创行业标杆
- • “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:泡沫破灭,死虾污染湿地致千人饮水危机”
- • 零碳校园光伏项目年减碳量突破万吨,绿色校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华佗故里打造“百药园”,沉浸式中医药研学游火出圈
- • 亳州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升级,AI巡检机器人全天候守护粮情安全
- • 蒙城职教中心学生抗议:实习工资被扣30%“管理费”,权益维护引关注
- •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,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,守护中医药瑰宝
- • “结对式扶贫”:助力干部与贫困户实现100%结对,共筑美好未来
- • 村卫生室赤脚医生孤军奋战,孕妇难产延误送诊悲剧频发
- • 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区落地,黄精套种亩收益突破3万元,乡村振兴新路径显现
- • 利辛县医院现“走廊医生”,患者自带折叠床排队三天引关注
- •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,年产值目标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成效显著:中药学徒制毕业生年薪突破20万
- • 谯城辣椒期货挂牌交易,农户锁定收益规避市场风险
- • 龙虾节变“天价节”:一只麻辣小龙虾卖68元,游客纷纷投诉
- • “千亩塘口变‘死海’,龙虾养殖户遭遇饲料诈骗,损失惨重”
- • 蒙城龙虾节变“宰客节”:游客投诉38元一只龙虾含泪买单,节日氛围被破坏
- •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隆重启幕,百国中医齐聚共祭“外科鼻祖”
- • 非遗传承,烙画人生:跟非遗传承人学烙画,一幅《老子出关图》耗时三月
- •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全覆盖,全国首套地方特色《亳药启蒙》教材问世
- •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,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%,绿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
- • 曹植《洛神赋》创作地争议终尘埃落定,亳州学者新证锁定谯郡故居
- • 亳州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,百家企业共享IP红利,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
- • 老子文化节变传销舞台:千人交5万拜“道商导师”,兜售三无保健品
- • 四县合拍文旅宣传片引争议:历史学家怒斥庄子练五禽戏、华佗读道德经乱编历史
- •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部署“绿电工厂”建设,一季度新增27家低碳企业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,助力三年培养10万新农人
- •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分裂,男方家族扬言:“老祖宗规矩闹不起别嫁!”
- • 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:留守老人负债8万买“虚拟流量课程”
- • 亳州迎来全省首个“零碳校园”:光伏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,绿色环保新篇章开启
- • 蒙城肉牛托管养殖助力贫困户,零成本年分红5000元,共奔小康路
- •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,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%,教育公平再迈新台阶
- • “县管校聘”改革全面铺开,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活力
- • “湿地星空音乐会”因光污染遭投诉,环保组织举牌“还候鸟黑夜”
- • 四县农村彩礼调查:房产加名成标配,“零彩礼”利辛形同虚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