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村通扶贫公路塌陷变波浪,施工方承认“秸秆掺水泥省成本”
近日,我国某地区的一处村村通扶贫公路发生严重塌陷,路面呈现出波浪状的起伏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施工方在接受采访时承认,为了降低成本,使用了秸秆掺入水泥的施工 *** ,导致公路质量堪忧。
据了解,该路段是连接多个村庄的重要通道,对于当地村民的出行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。然而,近期频繁出现的塌陷现象,让村民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。一些村民表示,原本畅通无阻的道路,如今却变得坑坑洼洼,不仅出行不便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
针对这一情况,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。调查结果显示,施工方在铺设公路时,为了降低成本,采用了秸秆掺入水泥的施工 *** 。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,但却严重影响了公路的质量。
秸秆掺入水泥,看似是一种节省成本的好 *** ,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隐患。首先,秸秆在水泥中的稳定性较差,容易导致水泥路面出现裂缝、塌陷等问题。其次,秸秆掺入水泥后,水泥的强度会受到影响,从而降低公路的使用寿命。此外,秸秆中的杂质和有机物,还会加速水泥的老化,进一步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。
施工方在采访中承认,他们知道这种做法存在风险,但为了追求利润,还是选择了这条路。他们认为,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,就能保证公路的质量。然而,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面对这一情况,相关部门表示,将对施工方进行严肃处理,并要求其立即整改。同时,相关部门还将加强对村村通扶贫公路的监管,确保公路质量,让村民们出行无忧。
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公路施工质量的关注。事实上,近年来,我国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,但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,不惜采取降低成本、偷工减料等手段,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。
为此,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路施工的监管,严格执行施工标准,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。同时,施工单位也应提高自身素质,树立诚信意识,切实保障公路质量。
总之,村村通扶贫公路塌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今后的公路建设中,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质量,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,让公路真正成为服务民生、造福社会的民生工程。
- •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盛大投产,日加工能力达100吨药膳预制菜
- • 亳州发布农业碳中和路线图,2030年率先实现碳达峰,绿色农业发展迈向新篇章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:教育改革新篇章
- • 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2000亿,亳州稳居全球第一
- • 冥婚产业链惊人内幕:女尸骨标价10万,盗墓贼专挖贫困户祖坟
- • “以商招商”奖励政策再加码,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更高奖1000万!
- • 村干部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,千名村官持证上岗
- •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,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:传承与创新共绘酒文化新篇章
- • 花戏楼小学非遗班学生流失严重,家长质疑:学二夹弦不如刷题有用?
- • 扶贫牛被村主任盗卖,销赃记录直指县接待办食堂:揭开贫困地区腐败黑幕
- • 亳州古井贡酒酿造技艺:千年传承,荣登世界非遗预备名录
- • 谯城创新举措:推行“家长执照”制度,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与家长会
- • 特教学校募捐款被挪用,聋哑生用粉笔写满操场:我们要上学
- • 亳州首座万象城开工,皖北商业能级迈上新台阶
- • “零彩礼”现象背后:天价“改口费”成新难题,女方索要88万现金塞满行李箱引关注
- •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《逍遥游》成rap,教育局批“亵渎经典”: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反思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,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: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设立“人才飞地”,沪杭深三地离岸研发中心引智破百项,共筑科技创新新高地
- • 北关老街变脸:百年药铺摇身一变网红奶茶街,老亳州人痛呼“丢了魂”
- • 全国首条中药材AI分拣线投用,效率提升10倍误差率趋零,开启中药产业智能化新时代
- • 谯城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突发塌陷:豆腐渣工程背后四县利益链浮出水面
- • 亳州冬至药膳宴华佗养生锅开席,百桌盛宴引食客争相打卡
- • 百年老字号“牛肉馍”入选省级非遗,日销破万张创纪录,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新篇章
- • “无人农场”轧毁农田引械斗,企业称村民“敲诈赔偿金”:一场关于利益与和谐的冲突
- •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“安徽老字号”,日销量3000个供不应求,传承美味引发全民热议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,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:安全隐患引关注
- • “谯城试点‘家长学分制’:不及格者禁止参加家长会引热议”
- •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.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安居乐业新生活
- • 亳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,中药冷饮店日销5000杯“冰镇酸梅汤”助力市民清凉度夏
- •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: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,传统信仰背后的人性冲突
- • 曹操运兵道地下迷宫灯光秀引争议:阴间美学引发游客两极评价
- • “健康扶贫‘村村通’工程圆满完成,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面投入使用”
- • 暴雨成灾,四县扶贫项目绝收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***
- • “老人捐光低保金建‘赎罪教堂’,子女报警无果:教会渗透扶贫村之谜”
- • “健康扶贫‘村村通’工程圆满完成,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投入使用”
- • 马店孜镇复活“牛耕大赛”:黄牛罢工躺平,拖拉机趁机抢镜
- •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%,年产生物天然气达2亿立方米
- • 谯城药商创新之举引争议:AI中医助手扫码问诊,传统医师集体 ***
- •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,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,彰显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
- • “道宴”体验翻车:688元/位的“道德经套餐”竟成豆腐青菜摆盘秀?
- • 药都夜经济璀璨绽放,花戏楼夜市客流破10万再创新高
- • 留守老人捐光棺材本建“忏悔教堂”:空心村中的信仰之光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揭牌,开启三年计划培养十万新农人新篇章
- • 亳州氢能产业园盛大启动,国家电投投资30亿打造氢能源基地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变“污染之源”:滞销菜农的绝望与涡河的哭泣
- • 天静宫周边强拆风波:老子像下建游乐场,村民祖坟被铲平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农村电商产业园年交易额破百亿,皖北第一村播基地诞生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道德经塔”反被踢出管理,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: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
- • “无人农场”收割机误伤农田,村民索赔反遭企业威胁: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反思
- • 扶贫车间造假产业链揭秘:空壳公司开假工资单,专骗国家配套资金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大,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争议
- • “网红卜卦”席卷农村:老人为孙子前程打赏算命主播,倾家荡产现象令人堪忧
- • 188亿元金融活水注入中小微企业,创新“以药抵房”融资模式缓解资金压力
- • 乡村教师发明“蚯蚓粪有机肥”,荣获全国创新创业金奖
- • 亳州市实施351医保政策,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%以下,助力脱贫攻坚
- • 村卫生室赤脚医生孤军奋战,孕妇难产延误送诊悲剧频发
- •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,30万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超1.2万元
- • 社区食堂药膳套餐引争议:当归鸡汤致老人急诊,食品安全再成焦点
- • 涡河放生乱象:外来物种鳄龟入侵,河道生态失衡,渔民权益受损
- • 龙虾养殖户血本无归:饲料公司跑路,千亩塘口浮满死虾,养殖行业面临重大危机
- • 逍遥谷资金链断裂:投资60亿的庄子文旅项目沦为放羊场
- • 教师改编《庄子》成说唱引发关注:学生力挺“这才是文化创新”
- • 西淝河生态廊道建成,沿岸10万村民共享生态旅游红利
- • 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空置:免租三年无人问津,养鸡场成唯一租户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,助力培育十万“新农人”
- • 安徽:生态修复让“黄金水道”重获新生
- • 亳州二夹弦非遗剧团欧洲巡演,传统戏曲惊艳海外观众
- • 公益诉讼助力生态安全,蒙城林场法治教育长廊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:为贫困户开辟增收新路径
- • 暴雨无情冲垮扶贫豆腐作坊,20户脱贫户返贫:保险单竟是“假”的!
- • 假农药致万亩大豆绝收,经销商辩称“农民自己不会打药”
- • 亳州第七届“举旗帜·送理论”微宣讲竞赛圆满落幕,基层理论传播再创新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