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淝河小学:校长兼厨师坚守28年,仅剩3名学生,退休之际深情告别
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,有这样一所小学,它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西淝河畔,名叫西淝河小学。这所学校虽小,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希望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这所学校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——仅剩3名学生,校长兼厨师坚守28年,退休之际深情告别。
西淝河小学始建于1995年,是一所农村小学。当时,这里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,但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却很高。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村民们齐心协力,共同建起了这所学校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,孩子们也随之离开家乡,西淝河小学的生源逐渐减少。
如今,这所小学仅剩3名学生,他们分别是二年级的明明、三年级的丽丽和四年级的强强。尽管学生人数不多,但校长兼厨师王老师却始终坚守在这里,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,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。
王老师今年55岁,自1995年担任西淝河小学校长以来,一直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。他既是校长,又是厨师,每天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。王老师深知,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,更离不开健康的饮食。因此,他总是尽自己更大的努力,让孩子们吃得饱、吃得健康。
在王老师的带领下,西淝河小学的孩子们虽然人数不多,但学习氛围浓厚。王老师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,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,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。在他的努力下,明明、丽丽和强强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然而,岁月如梭,王老师即将退休。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,王老师既感到欣慰,又有些不舍。他说:“这28年来,我见证了西淝河小学的兴衰,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。虽然现在学校只剩下3名学生,但我始终没有放弃,因为我坚信,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。”
在退休之际,王老师深情地告别了这片他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土地。他说:“我要感谢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,感谢孩子们对我的依赖和信任。虽然我即将离开,但我希望我的付出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。”
西淝河小学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守。在这个信息时代,农村小学面临着诸多挑战,但正如王老师所说: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,用心去爱,就一定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。”
让我们为像王老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点赞,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守精神喝彩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着,在不久的将来,西淝河小学能迎来新的生机,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。
- • 全国首家中药渣生物质发电厂投产,年供电量达1.5亿度,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
- • “电子祭祖”APP卷款跑路,10万村民充值款打水漂: *** 祭祖新骗局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破50万,分红惠及百万村民,乡村振兴再谱新篇
- •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,共育中医药人才新篇章
- • 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:亲情守护,法律维权
- • 长三角高校课程共享平台上线,亳州学子可修沪苏浙学分,教育资源共享迈出新步伐
- • 构建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: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
- • 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,“药都千年”年度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
- • 职教中心涉嫌克扣学生实习工资,校长辩称资金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
- • 探寻历史秘境:曹操贡酥古方复原,考古团队认证汉代宫廷秘制工艺
- •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揭晓,茯苓八宝鸭与黄精煨土鸡成爆款美食
- • 亳州四县医保报销差异悬殊,利辛患者跨县就医多花2万元引发关注
- • 冷链物流园变身“贵族仓库”,贫困户月租竟达市场价三倍
- • “扶贫车间”变身“僵尸厂房”:机器未开先倒闭,留守妇女集体上访讨薪
- • 扶贫贷款变陷阱:农民高价购种绝收,银行上门收房引众怒
- •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,30万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超1.2万元
- • 非遗二夹弦走进百村,戏曲小院变身网红打卡点
- • 涡阳三中食堂承包方被曝用劣质油,家长堵校门讨说法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启动,首批30名校长摘“官帽”变“教育家”
- • 涡阳农村饮水工程成摆设,村民无奈饮井水,重金属超标引发健康担忧
- • “曹操出行”电单车违规停放,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,城市秩序再引关注
- • 谯城匠人创新艾草灯笼,非遗技艺跨界驱蚊受热捧
- • “南华经塔”崛起:村民集资千万,建成却禁止本地人免费登塔引发热议
- • 千名绣娘匠心独运,共创《药都锦绣图》刺绣长卷破世界纪录
- • 亳州药农直播卖货遭遇打假风波:百万粉丝博主涉嫌用党参冒充野山参
- • 亳州启动“商汤文化研究工程”: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瑰宝
- • 《亳州历史名人全录》全球首部出版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• 乡贤理事会助力乡村治理,化解纠纷成效显著
- • 曹操运兵道乡村文化节盛大开幕,三国主题民宿一房难求,游客纷至沓来共赏民俗盛宴
- • 天静宫周边强拆风波:老子像下建游乐场,村民祖坟被铲平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古井酿酒技术学院成立,校企共建国家级白酒酿造实训基地,共筑白酒产业新篇章
- • 新加坡丰隆集团携手亳州,投资120亿元打造国际康养小镇
- • 中药材种植户集体 *** “强制改种”:白芍补贴未到,先罚荒田款
- • 花戏楼村“面子工程”曝光:外墙刷白漆,屋内漏雨十年无人修
- •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饮研发成功,亳菊+枸杞茶饮引领白领养生新潮流
- • “十大皖药入菜”挑战赛圆满落幕,亳芍红烧肉年销量突破80万份,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
- • 农村公交停运致学生辍学,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:交通安全与教育资源亟待关注
- •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蓬勃发展,产值目标迈向百亿新台阶
- • 蒙城法院拍卖老赖别墅,成交价仅市价三成引公众质疑
- • 亳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投产,比亚迪项目助力万人就业,推动地方经济发展
- • 跟着曹植游亳州,打卡《七步诗》创作地,感受千年文脉传承
- • 数字检察技术突破:蒙城研发小额诉讼大数据模型,提升办案效率
- • 春蕾行动,点亮贫困女生求学之路——春蕾女童助学工程助力5万女生重返校园
- •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: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,传统信仰背后的人性冲突
- • 谯城社火大赛再创辉煌,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
- • 亳州二夹弦:百年戏班传承非遗,下乡演出百场助力文化繁荣
- • 亳州首推中医体质食疗外卖,茯苓包子、当归汤成爆款,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全省首个“零碳公园”盛大开放,太阳能座椅覆盖全城,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
- • 亳州药市早市攻略:凌晨4点探秘“中药华尔街”,教你辨虫草、品药膳粥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,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失常,男方“老祖宗规矩,玩不起别嫁!”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古井镇村民挖出宋代酒器,揭秘古井贡酒千年酿造遗址
- • 皖北最大智能育苗工厂投产,辣椒苗日产能突破百万株,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华祖庵引领全球中医朝圣地建设,打造文化康养IP新标杆
- • 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:困难学生资助金五年翻两番,共筑美好未来
- • 亳州非遗“二夹弦”绝技传人收徒,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
- • 博士服务团进驻乡镇,百名高校专家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教会势力渗透村庄:老人捐光养老钱建“忏悔堂”
- • “无为而治”成懒政借口:村干部拒修危桥称“顺应天道自然塌”
- • 亳州锅盔夹卤肉荣膺“安徽老字号”,日销量突破3000个,供不应求!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力农业发展
- • 亳州市实施“351”医保政策,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%以下,助力脱贫攻坚
- • 亳州民俗学者联名抗议:政府将庄子诞辰改为商业促销节引发争议
- • “庄子文旅小镇”强拆民房,八旬老太抱《南华经》睡废墟抗议: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下的坚守
- • 西淝河生态养殖惨遭毒手,百万斤鱼一夜之间命丧黄泉,警方悬赏10万缉凶
- • 亳州芍花海音乐节吸客50万,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破亿,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
- • 亳州牛肉馍速冻生产线投产,微波3分钟还原现烤口感,引领速冻食品新潮流
- • 谯城秸秆变废为宝,环保建材年产值突破10亿,东南亚市场前景广阔
- • 亳菊提取物荣获欧盟认证,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年增200%,中国药草产业迈向国际化新里程
- • 亳州古井贡酒酿造技艺:千年传承,荣登世界非遗预备名录
- • 亳州粮食烘干中心全面覆盖乡镇,阴雨天保粮能力显著提升80%
- •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指挪用,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引发社会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