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:亲情守护,正义不容侵犯
在我国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,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。这些老人在享受不到子女的陪伴的同时,也面临着各种生活上的困难。近日,一起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的事件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,子女们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,彰显了亲情守护的力量。
据报道,这位留守老人名叫张奶奶,今年已经75岁。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,张奶奶独自生活在农村。一天,一位自称是“健康顾问”的男子来到张奶奶家,声称有一种名为“量子床垫”的神奇产品,可以治疗各种疾病,还能改善睡眠质量。张奶奶信以为真,便花去了自己辛苦积攒的10万元养老钱,购买了这套“量子床垫”。
然而,当张奶奶使用“量子床垫”一段时间后,并没有发现任何效果。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,于是向子女们诉说了这件事。得知情况后,子女们十分愤怒,决定跨省追讨这笔养老钱。
在追讨过程中,张奶奶的子女们发现,这位“健康顾问”并非专业人士,而是通过虚假宣传、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,诱骗留守老人购买所谓的“量子床垫”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,也破坏了社会风气。
为了维护母亲的权益,张奶奶的子女们四处奔走,寻求法律援助。在律师的帮助下,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证据,包括录音、录像、购物凭证等,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。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法院最终判决被告退还张奶奶10万元养老钱。
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,许多人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表示担忧。专家表示,留守老人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,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。因此,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,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,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
首先, *** 部门应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,通过建立关爱机制、开展关爱活动等方式,让留守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。同时,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宣传教育,提高他们的 *** 意识。
其次,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关爱留守老人的良好氛围。媒体要积极宣传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,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群体。同时,企业和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关爱留守老人的行动,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最后,子女们要尽到自己的责任,多关心父母的生活,尽量多回家陪伴他们。在遇到类似问题时,要及时与父母沟通,共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。
总之,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事件,不仅暴露了留守老人的生活困境,也引发了社会对亲情守护和正义的思考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留守老人营造一个温馨、安全的晚年生活。
- • “曹操后裔基因检测”风波再起:族谱研究院被曝数据造假,真相令人震惊!
- • 亳芍区块链溯源系统上线,扫码即可追溯药材种植、加工全流程
- • 亳州荣膺全国“儿童友好城市”试点,树立亲子民生新标杆
- • 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:为贫困户开辟增收新路径
- •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名录,全球习练者突破500万,传统养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桃花节牡丹花海引爆春季游,单日接待游客量破10万人次
- • 西淝河现万吨死鱼,警方锁定跨省化工废液倾倒团伙
- • “巩店梨花节‘以花抵票’引争议:游客摘花换门票致梨树折损过半”
- •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: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,月薪800元
- • 中德合拍纪录片《神医华佗》圆满杀青,德国外科专家组团访亳共探医学奥秘
- • 民间剪纸艺人状告政府:吉祥图案被征用为LOGO却未付版权费,版权意识亟待加强
- • 四县合建中药材期货交易所,争夺全球定价话语权: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篇章
- • 花戏楼村“面子工程”曝光:外墙刷白漆,屋内漏雨十年无人修
- • 驻村第一书记微党课助力脱贫攻坚,覆盖286个贫困村党员
- • 亳州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圆满收官,200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
- •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落户亳州,30国后裔共修《谯郡曹氏总谱》传承中华文化
- • 村庙“求子洞”猥亵案:假和尚借“送子仪式”性侵留守妇女,道德沦丧令人发指
- • 北关老街风云:百年药铺变网红奶茶街,老亳州人痛呼“丢了魂”
- • 亳州试点“以药抵房”:中药企业可抵押药材申请贷款,创新金融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
- •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成效显著,万名劳动者获“亳州工匠”认证
- •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:抬棺材堵镇政府,高呼“老子说生死自然”
- • 利辛一中高考移民事件:30名学生户籍造假被取消高考资格,教育公平再受关注
- • 亳州首条云轨试运行首日故障,数百乘客高温下滞留2小时
- • 蒜薹丰收季交易火爆,谯城农户日均销售额破万元
- • 曹操故里文旅城盛大开放,AR技术重现官渡之战指挥场景
- • 高铁游亳州攻略:新开通站点接驳指南,周末打卡不绕路
- • 华佗中医药国际博览会签约47国,针灸铜人AI教学系统引全球关注
- • 冥婚产业链背后:女尸骨标价10万,盗墓贼专挖贫困户祖坟,令人发指!
- • 华佗故里惊现汉代医药典籍,全球最早外科手术图鉴亮相
- • “双减”政策成效显著:亳州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%,学生体质合格率提升12%
- • 蒙城一中试点“午休舱”引家长 *** :家长担忧太空胶囊式午休压抑孩子成长
- •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,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%,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“送教上门”服务助力重度残疾儿童,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,照亮成长之路
- • “彩礼贷”席卷扶贫村:小伙为娶亲背债20万,全家返贫悲剧再上演
- • 蒙城县黄牛产业升级,助力打造全国高端牛肉供应链基地
- • “绿色厨房”计划正式启动,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,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:蒙城包装、涡阳贴牌、利辛会销洗脑
- • 漆园古城汉婚产业兴起:凤冠霞帔日均出租50对,道具磨损率达70%
- • 亳州二夹弦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百年戏班下乡演出超百场,传承民间艺术瑰宝
- •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,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:传统产业转型下的民生困境
- • 涡阳光伏扶贫电站助力脱贫,累计发电20.75亿千瓦时,惠及30万户次
- •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: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《曹操诗词大会》央视热播,三国主题文旅收入激增50%,文化传承再掀热潮
- • 亳州学院“芍药基因组计划”成果惊艳全球,荣登《自然·植物》期刊封面
- • 扶贫羊被高价转卖,村民发现每只羊耳标重复使用三次,揭开贫困地区扶贫乱象
- • 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升级,守护农民丰收梦——提前72小时精准通知农户应对极端天气
- • 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,全程追溯保障食品安全
- •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辉煌,年度总额突破4000亿,连续五年领跑安徽增速
- • 西淝河死鱼事件后续:渔民损失百万,环保局称“自然缺氧”引争议
- • 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%,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涡阳“吨粮田”模式全国推广,玉米亩产2200斤创黄淮海新高
- • “网红葡萄”变滞销,扶贫成果遭讽刺:果农借贷反被逼债,社会问题亟待关注
- • 全市建成120个乡村少年宫,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
- • 尉迟寺遗址考古成果助力历史教材升级,蒙城文明起源章节新增
- •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,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,传承千年药都文化
- • 隐忧渐生: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,招商遇冷待破局
- • 古井集团扩张风波:白酒增产背后的污染危机与涡河水质恶化
- • “工匠班”毕业生就业率100%,平均月薪突破6500元,职业教育再创辉煌
- • “土壤医院”开诊,定制化修复方案助力万亩盐碱地变良田
- •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,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,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
- • 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:资助贫困生资金三年翻番,共筑美好未来
- •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:蒙城逆袭登顶,利辛增速垫底,GDP排名洗牌再起波澜
- • 谯城-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塌陷,豆腐渣工程牵出四县利益链
- • “网红葡萄”滞销变“猪食”,果农借高利贷投资反欠百万,农业转型路在何方?
- • “乡村物流‘统仓共配’模式全省推广,快递进村成本降低60%”
- • 28年坚守的乡村校长与改编经典的叛逆教师:教育界的双璧
- • 利辛县推行“零彩礼”政策,新人领证可获政府万元奖励,助力移风易俗新风尚
- • 龙虾节天价摊位费劝退小商户,主办方被指“只服务关系户”:一场盛宴背后的争议
- • 太赫兹波敲开千年白芍的秘密
- • 药都夜经济点亮“不夜城”,花戏楼夜市单日客流破10万
- •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,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%,打造中药产业新标杆
- • 亳州夏种迎来“5G+北斗”时代,百万亩农田播种效率提升4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