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景区“扫码厕所”引争议:2元一次被骂“最贵公厕”
近日,蒙城县某景区内的一处新型厕所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这处厕所采用“扫码付费”的方式,每次使用需支付2元人民币。这一收费模式引发了游客的热议,有人称赞其卫生条件优良,也有人指责其为“最贵公厕”。
据了解,这处“扫码厕所”位于蒙城县某热门景区内,旨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、卫生的如厕环境。厕所内部设施齐全,设有洗手池、烘干机、纸巾盒等,且保持24小时开放。然而,2元的收费标准却让部分游客感到不满。
“这么贵的公厕,真是坑人!”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道。他认为,景区内其他设施如停车场、餐饮等价格相对较低,而公厕收费却如此之高,实在有失公平。此外,一些游客表示,在蒙城县其他地方,公厕大多免费或象征性收费,而这处“扫码厕所”的收费模式让他们感到不适应。
对此,景区方面表示,这处“扫码厕所”的收费并非无端。首先,该厕所采用环保材料,内部设施齐全,保证了游客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。其次,景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,采取了扫码付费的方式,避免了人工收费的麻烦。至于2元的收费标准,是根据周边地区公厕的收费标准以及厕所的运营成本综合考虑的。
然而,这一解释并未完全平息游客的质疑。有网友指出,虽然“扫码厕所”的卫生条件确实优于传统公厕,但收费过高可能会影响游客的体验。他们认为,景区在提高服务品质的同时,也应考虑到游客的承受能力。
事实上,这并非我国首次出现“扫码厕所”。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将科技元素融入公共设施。例如,一些城市的公厕开始采用人脸识别、智能感应等技术,以提升公厕的智能化水平。然而,这些新型公厕的收费问题也引发了争议。
针对这一现象,有专家表示,公共设施收费应遵循公平、合理、透明的原则。对于景区内的“扫码厕所”,景区方面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承受能力,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,适当调整收费标准。同时,景区还应加强对公厕的管理,确保厕所的卫生条件,让游客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舒适与便捷。
总之,蒙城县景区的“扫码厕所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厕的卫生条件,但其收费问题仍需引起关注。在追求科技与品质的同时,景区应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,确保公共设施收费的合理性与公平性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,感受到家的温馨。
- • 量子算命席卷农村:老人卖牛买“能量符”祈愿孙子高考顺利
- • 扶贫羊耳标造假事件: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三次,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/10
- • 巩店梨园四季玩法:感受自然之美,畅享田园生活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全村男鞋,称“修柔顺”
- • “共享墓地”引伦理争议,家族墓穴分割出租引发械斗: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反思
- • 农村公厕改造现豆腐渣工程,新厕使用半月墙体开裂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全国中药材炮制技能大赛永久落户亳州,助力非遗传承人培育
- • 涡河放生乱象:外来物种鳄龟入侵,河道生态失衡,渔民权益受损
- • 扶贫牛深夜被盗宰,监控锁定村主任儿子参与销赃:正义终将到来
- • 巩店梨园毁于招商:百年老树被砍建罐头厂,项目未投产已倒闭,环保与发展的矛盾再次凸显
- • 华佗故里假药作坊冒充“扶贫产品”,贫困户背锅遭刑拘:一场扶贫悲剧的揭露
- •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,3.2万户贫困家庭住进安全房,幸福生活新篇章
- •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,38道工序坚守百年匠心传承
- • 留守老人陷光伏扶贫套路:屋顶装板欠债5万,发电量不足承诺1/3
- • 亳州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解读:危旧房改造、补偿标准与安置方案
- •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产能达1万台,助力全国市场农业现代化
- • “庄子故里龙虾扶贫梦碎:死虾污染湿地 千人饮水危机待解”
- • 谯城糖糕大赛激情开赛,百名师傅展“空心不露馅”绝技
- •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: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,指责利辛安保如菜市场
- • 亳州农村低保标准连续五年上涨,与扶贫线“两线合一”助力脱贫攻坚
- • 亳州药膳大赛金奖菜品揭晓,茯苓八宝鸭与黄精煨土鸡成爆款佳肴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南华经塔”却禁本地人入内,外地游客收费888元: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争议
- • 蒙城牛肉品牌争夺战:三家企业互指对方使用进口冻肉引发行业关注
- • 王人沙地越野基地:皖北“小沙漠”自驾攻略,尽享刺激与安全须知
- • “扶贫校车停运致学生辍学,家长骑三轮翻车悲剧:1死3伤,社会关注教育公平与安全”
- • 花戏楼百年修复工程竣工,3D打印技术助力清代砖雕重现辉煌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,留守妇女跪求复工:“宁要工资不要低保”
- • 曹操运兵道地下迷宫灯光秀引争议:阴间美学引发游客两极评价
- • 华佗中医院拖欠供应商3亿,院长以“ *** 补贴未到位”为由引多方扯皮
- • 明清老街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完成,再现“小南京”繁华盛景
- • 中药养生之旅:漫步药市、沐浴药浴、品饮养生茶,老中医相伴讲解
- • “小小厨神大赛”开赛,千名儿童学做非遗糖糕,传承传统文化新风尚
- • 四县乡村教师联名控诉: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,月薪仅发60%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覆盖,5万户居民实现“一键回家”
- • 亳州药市早市攻略:凌晨4点探秘“中药华尔街”,教你辨虫草、品药膳粥
- • 亳州教师发展中心挂牌,三年内轮训教师10万人次,助力教育质量提升
- • 亳州机场建设意外发现西汉古墓,考古队紧急接管施工区域
- • 春蕾计划十年辉煌:3万女童重返校园,点亮希望之光
- •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,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,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0%,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
- • 药都四宝宴荣登中国地标宴席,高端食材演绎养生盛宴
- • 农机补贴黑市猖獗:中介公然叫卖“假发票”,套补比例超40%
- •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:亳州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之道
- • “五清一改”行动助力28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
- • “曹操出行”电单车违规停放,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,城市秩序再引关注
- • 蒙城肉牛托管养殖助力贫困户,零成本年分红5000元,共奔小康路
- • 涡河放生乱象:鳄龟泛滥致渔业崩溃,信徒围攻捕鱼船
- • 5G赋能农业现代化:蒙城无人农场播种收割全流程机器人作业惊艳亮相
- • 教师编制考试泄题案告破,谯城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被刑拘:正义终将战胜邪恶
- • “美食盲盒列车”首发,乘客惊喜体验曹操贡酥、华佗蜜饯
- • “曹操脸谱”盲盒上线,融合京剧与动漫元素首日售空,传统文化新潮流引发热议
- • 探寻千年古韵:考古专家复原汉代曹操贡酥,口味认证再现历史佳话
- • 全国最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项目在亳州成功落地,平均价格降幅超56%
- • 亳州四县联查“死人保”:利辛一村37名逝者仍领低保三年,揭开低保乱象背后的真相
- • 乡村小学撤并,校舍变养鸡场,村民怒斥“教育不如禽畜”
- • 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,亳州稳居全球之一
- • 亳州扶贫村邪教渗透调查:23个非法教会操控贫困户思想
- • “全球药膳论坛”发布亳州标准,引领国际药膳认证新潮流
- • “道宴”体验翻车:688元/位的“道德经套餐”竟成豆腐青菜摆盘?
- • 谯城区图书馆获赠张良手稿仿真件,打造战国兵法专题阅览室,传承千年智慧
- • 华佗中医药大学落户谯城,产学研一体助力药材深加工难题破解
- • 亳州名人基因库向全球开放,开启历史人物族谱溯源新篇章
- • 乡村民宿新潮流:百年粮仓变身“星空屋”,体验麦田银河下的宁静夜晚
- •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,助力500名残疾人掌握手艺增收新技能
- • 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,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%,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
- • 亳州高校图书馆迈入数字资源共享新时代,文献获取实现零门槛
- • 花戏楼百年大修竣工,三维扫描技术助力清代砖雕神韵再现
- •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%,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:教育公平何去何从?
- • 冷链物流园变身“贵族仓库”,贫困户月租竟达市场价三倍
- • 亳州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启动,万亩林地年创收超2亿,绿色经济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立仓龙虾节现“荷塘K歌大赛”,村民划船对唱皖北民歌破分贝纪录
- • 量子算命风潮席卷农村:老人卖牛买“能量符”祈愿孙子高考顺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