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城牛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,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增强。在这个背景下,蒙城县牛肉产业以“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”的严格把控,实现了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,成为全国牛肉产业的佼佼者。
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,是我国著名的肉牛养殖基地。近年来,蒙城县以牛肉产业为核心,打造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,实现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如今,蒙城县牛肉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的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产业链,产值突破150亿,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。
一、牧场养殖,严格把控品质
蒙城县牛肉产业从源头抓起,注重牧场养殖的严格把控。全县共有肉牛养殖场100多家,其中规模养殖场50多家,年出栏肉牛30万头。在养殖过程中,蒙城县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,确保肉牛的品质。
1. 科学饲养:采用科学饲养技术,合理搭配饲料,确保肉牛健康成长。
2. 疫病防控: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,确保肉牛健康。
3. 环保生产:注重环境保护,实现绿色养殖。
二、加工生产,提升产品附加值
蒙城县牛肉加工企业实力雄厚,拥有多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这些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,生产出高品质的牛肉产品,如牛肉干、牛肉丸、牛肉酱等,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。
1. 严格选材:选用优质肉牛,确保产品品质。
2. 先进工艺: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,提高产品品质。
3. 品牌建设:打造知名牛肉品牌,提升产品知名度。
三、销售市场,拓展国内外市场
蒙城县牛肉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,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。目前,蒙城县牛肉产品已远销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1. 内销市场:通过电商平台、专卖店等渠道,拓宽国内市场。
2. 国际市场: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,拓展国际市场。
四、全程追溯,保障食品安全
蒙城县牛肉产业实行全程追溯体系,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。从牧场到餐桌,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把控,让消费者吃得安心。
1. 电子标签:每头肉牛配备电子标签,记录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信息。
2. 信息化管理: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,实现全程追溯。
3. 消费者查询: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查询牛肉产品的生产信息。
总之,蒙城县牛肉产业以“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”的严格把控,实现了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。未来,蒙城县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,推动牛肉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、健康的牛肉产品。
- • 亳州农业主题公园盛大开园,开启“从种子到药膳”的沉浸式体验之旅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面临困境,留守妇女返岗无望,重拾针线活重燃希望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道德经塔”反被踢出管理,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: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变仓库,留守妇女跪求复工:她们宁愿打工不愿领低保
- • 药企绿色转型新篇章:10家龙头药企携手投资5亿改造废水处理系统
- • 全国首创“秒批秒办”招商服务系统,企业开办全流程仅需2小时
- • 全国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成,守护道地药材基因宝库
- • 老子文化园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,引领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
- • 无人机夜间巡逻引发争议:殡葬改革激化村民矛盾,偷埋遗体事件频发
- •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,AR技术助力再现三国军事智慧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,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,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机场经济区规划公示:四县共建临空产业园,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
- • 四县合拍文旅宣传片引发争议:历史学家怒斥庄子练五禽戏、华佗读道德经乱编历史
- • “棺材之一镇”转型遇阻,海外订单暴跌70%致千人失业:传统产业如何应对市场变革?
- •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成立,为个性化矫治问题青少年提供新路径
- • 四县职高联合开发“亳药课程”,学生 *** 实习变药材搬运工:教育改革遭遇尴尬
- • “民意直通车”助力解决群众诉求,超万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
- • 丹城古镇焕发新生:徽派老宅变身民宿集群,首批试住体验报告
- • 村村通公路变“波浪路”:施工方涉嫌用建筑垃圾填路基,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,助力培育10万“新农人”,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民间剪纸艺人状告政府:吉祥图案被征用为LOGO却未付版权费,版权意识亟待加强
- •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,每头牛减碳1.2吨获国际认可,绿色养殖引领行业发展
- • 谯城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停工半年,居民无奈爬楼抬患病老人就医
- • 智能炒锅专利落地,AI精准复刻百年干扣面师傅手法,传统美食焕发新生
- • 亳州黄牛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牛肉出口价格激增40%
- • 长三角高校课程共享平台上线,亳州学子可修沪苏浙学分,教育资源共享迈出新步伐
- • 谯城区试点“绿电积分”项目,居民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产业 *** :韩国订单转移越南,千吨滞销喂猪
- • 预制菜产业园瞄准长三角市场,年产能规划突破百亿元
- • 黄牛汤争霸赛激情上演,百店竞逐“亳州第一汤”荣耀
- •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“飞地农田”,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,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,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
- • 花木兰女将训练营在亳州落地,传统武术与现代军事拓展融合创新
- • “零彩礼”现象催生天价改口费:一声“妈”价值万元,拖拉机现金堆满
- • 非遗体验: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课,揭秘材料费背后的真相
- • 万佛塔登顶攻略:72级旋转石阶挑战,塔顶俯瞰漆园古城全景
- • 秸秆禁烧新举措:无人机喷洒微生物制剂,7天降解还田
- • 亳州招商直播常态化,云端签约项目年成交额突破200亿
- •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,节水50%仍保高产,农业绿色发展再添新动力
- • 亳州历史文化新风尚:曹操Q版手办盲盒首发秒罄,传承千年风华
- • 生态补偿金挪用事件:退耕还林款变村干部旅游经费,纪委介入调查却无果
- •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,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
- • 亳州学院芍药基因组计划成果惊艳全球,荣登《自然·植物》期刊
- • 区域协同发展遭遇瓶颈:谯城区拒绝向三县开放中药材检测中心
- •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,3.2万户贫困家庭喜迁安全新居
- • 乡村赶集日历:四县特色大集时间表,土特产砍价技巧大揭秘!
- •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《青囊经》补遗篇,针灸图谱首度公开揭示中医瑰宝新篇章
- • 谯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成,AI课堂助力全区1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
- • 高新区构建智慧警务体系,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%,安全防线再升级
- • 石弓山石窟探秘:千年佛像群藏深山,徒步路线与文物保护提醒
- • “扶贫日”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,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%
- • 网红卜卦风潮席卷农村:老人为孙子前程打赏算命主播,倾家荡产现象令人堪忧
- • 亳州放大招: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
- • 涡河湿地观鸟胜地:白鹭青头潜鸭栖息地,摄影师私藏机位曝光
- •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,全球学员超百万,传承千年国粹走向世界
- • “哭嫁歌”整改风波: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“改哭为笑颂党恩”指令
- • 亳州首条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,助力安徽产业链升级
- • “工匠班”培养技能人才,毕业生就业率100%,平均月薪突破6500元!
- • 跟着苏轼足迹,探寻宋代汴河码头美食地图
- • “扶贫超市”线上线下联动,48小时农货直达城市餐桌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全球首款“AI中医机器人”在亳量产,把脉准确率达92%,开启中医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蒙城法院拍卖“僵尸企业”,牛群时代畜牧场流拍三次:困境与转型的双重挑战
- • 蒙城庄子文化节启幕,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思想当代价值
- •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:居民戴耳塞睡觉,凌晨卸货声仍扰人清梦
- • “百万药农培训计划”盛大启动,助力乡村振兴培育10万名技术能手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
- • 花木兰主题公园闭园维修引争议,游客怒斥塑像丑化巾帼英雄
- •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:谯城年薪高2万,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
- •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3吨走私犀牛角,跨国药材黑产链被一网打尽
- • 世界中医药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,共筑国际交流新高地
- • 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全面覆盖,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
- • 村卫生室赤脚医生独力难支,孕妇难产延误送诊悲剧发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