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,家长收3万签字:“闺女活着嫁不起,死了值钱”
在我国的某些偏远地区,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——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。这些中介以“闺女活着嫁不起,死了值钱”的荒谬理由,将女童的八字作为商品进行贩卖,而一些家长为了所谓的利益,竟然签字同意。
阴婚,又称冥婚,是指死者的婚姻。在一些地区,人们认为通过冥婚,死者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,家族也能得到庇佑。然而,这种迷信却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的工具。
据报道,这些阴婚中介通常会以高价收购女童的八字,然后将其作为商品贩卖给需要冥婚的人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往往被中介的谎言所蒙蔽,认为这是为女儿寻求一条“好出路”,甚至有人认为,女儿死后还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。
一位受害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当时中介说,女儿活着嫁不起,死了值钱,我就签字了。现在想想,真是后悔莫及。”这位家长的话,道出了无数受害家庭的心声。
据了解,这些阴婚中介通常会以3万元的价格收购女童的八字,而购买者则支付更高的费用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介从中赚取差价,而家长则得到了所谓的“好处费”。
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许多人呼吁,要加强对阴婚中介的打击力度,严厉打击贩卖女童八字的违法行为。同时,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,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,让他们明白,女儿的生命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。
事实上,阴婚贩卖女童八字的行为,不仅侵犯了女童的合法权益,还破坏了社会风气。这种行为不仅让人痛心疾首,更让人对某些家长的道德沦丧感到愤慨。
为了遏制这一现象,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:
1. 加强对阴婚中介的打击力度,严厉查处贩卖女童八字的违法行为。
2.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,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,让他们明白女儿的生命价值。
3.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,加大对侵犯女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。
4. 加强社会监督,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,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的合力。
总之,阴婚贩卖女童八字的现象,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毒瘤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彻底根除这一现象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。
- • 全球曹氏宗亲大会在亳州召开,30国后裔共修《谯郡曹氏总谱》
- • 涡河渔民禁渔期偷捕被扣船,全家喝农药逼 *** “给条活路”
- • 职业技能扶贫培训班全覆盖,助力6万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
- •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:居民戴耳塞睡觉,凌晨卸货声仍扰民不断
- •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《逍遥游》成rap,教育局批“亵渎经典”: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思考
- • 扶贫羊被高价转卖,村民发现每只羊耳标重复使用三次,揭开贫困地区扶贫乱象
- • 立仓荷塘诗歌节争议:农民诗人作品涉嫌抄袭,AI检测相似度高达90%
- • 乡村教师匠心独运,秸秆教具荣获全国教育创新大赛金奖
- •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,300个村焕新颜告别“脏乱差”
- • 亳州药市早市攻略:凌晨4点探秘“中药华尔街”,辨别虫草、品尝药膳粥
- • 淮河生态经济带首个跨省合作区落户亳州,开启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
- • “黑玉米订单农业”助力10万农户增收,亩均增收2500元
- • 探寻千年古韵,曹操贡酥再现汉代风味——考古专家助力复原汉代配方
- •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,30万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超1.2万元
- • 华佗中医药大学落户谯城,产学研一体助力药材深加工难题破解
- • 农耕博物馆惊现穿越展品:战国陶罐旁标注“商周WiFi路由器”
- • 全国更大中药渣循环利用基地正式投产,年处理废弃物达百万吨
- • 亳州国际药膳文化节盛大开幕,50国代表共襄盛举签约采购协议
- • 华佗中医院“天价中药方”引争议:感冒药费高达800元
- • 全国首家“药食同源博物馆”盛大开馆,沉浸式体验本草美食之旅
- • 跟着曹植游亳州,打卡《七步诗》创作地,感受千年文脉传承
- • 亳州教师发展中心挂牌,三年内轮训教师10万人次,助力教育质量提升
- • 西淝河湿地生态补偿项目助力沿岸村民增收致富
- • “空中交警”助力市政公园,护航学生放学安全
- • 尉迟寺史前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,揭秘五千年前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
- • 谯城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停工半年,居民无奈爬楼抬患病老人就医
- • 非遗研学游陷阱:2980元中药炮制体验,竟是捣蒜游戏?
- • 亳州放宽落户限制:购买中药材超50万元可获购房资格,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
- • 非遗传承人张氏阿胶涉嫌掺假,直播间遭职业打假人现场检测引发热议
- • 留守老人被忽悠抵押宅基地买“养老床位”,子女返乡发现家宅易主:一场悲剧的养老骗局
- •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“硫磺熏蒸”黑作坊,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
- • 西淝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示范,助力沿岸10万村民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茅台镇假酒“丧宴”强制消费,一桌8888元,不摆被骂“不孝”:传统习俗还是变相敛财?
- • 华佗诞辰纪念日升格为国际中医药文化节,30国代表共襄盛举
- •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,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,谱写青春航天梦
- • 药都云APP正式上线,AI诊断病虫害准确率达98%,农业科技助力丰收
- • 德国拜耳集团投资10亿欧元建全球中药创新研发中心,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
- • 亳州天空农场实验成功:30层高楼无土栽培500种药材,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
- • 亳州乡村振兴学院揭牌,订单式培养助力千名“新农人”成长
- • “许褚故里”武术争霸赛开擂,虎卫刀法荣登非遗名录
- • 亳州发布“招商十条”新政,更高奖励5000万吸引产业链龙头落户
- • 殡葬改革强推火化引发争议:贫困户借高利贷买墓地致全家返贫
- • 亳州非遗传承的多维探索:从活态保护到创新突围
- •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,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首达国家一级标准
- • 谯城交警严查三轮车非法载客,残疾车主当街哭诉“断生计”
- • 粮库挪用丑闻:万吨储备粮失踪,负责人称“老鼠吃了”
- • 亳州“数字药农”APP上线,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,开启农业新时代
- • 村卫生室仅一名赤脚医生,孕妇难产延误送诊胎死腹中:农村医疗困境亟待解决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显成效,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
- •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,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%,展现跨境电商新活力
- • 巩店梨花节“以花代币”: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
- • 扶贫贷款变陷阱:农民高价购种绝收,银行上门收房引众怒
- • 药农 *** “订单农业陷阱”:企业压价拒收,万吨白芍烂在地里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困境:机器生锈,留守妇女返岗无望,重拾针线活
- • 亳州首条云轨试运行首日故障,数百乘客高温下滞留2小时
- • “百家宴”食品安全风波:30人腹泻住院,主办方竟称“野菜本来就会拉肚子”
- • 生态旅游区征地补偿标准引村民集体 *** :利益冲突下的 *** 之路
- • 石弓山崖现神秘岩画,专家推测或为早期道家符箓
- • 长三角首个“中药产业特区”在亳州落地,税收优惠叠加用地保障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“湿地摄影大赛”曝丑闻:获奖者涉嫌PS合成濒危鸟类,荣誉被剥夺引发热议
- • 四县婚庆公司联控风波:婚纱摄影捆绑“孝心套餐”,不买被骂不孝引众怒
- • 古井贡酒百亿扩能项目签约,白酒产业链配套企业纷纷落户,产业升级再掀热潮
- • 芡河生态游:泛舟荷花荡,聆听老船夫讲述“庄子钓鱼”传说
- •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跨国药材走私案,涉案犀牛角估值超亿元
- • 市政公园无人机巡防体系上线,开启“空地一体”治安防控新篇章
- • 蒙城职教中心学生抗议:实习工资被扣30%“管理费”,权益维护引关注
- •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亳州离岸创新中心正式启用,助力沪苏浙技术转化新篇章
- • 亳州试点“以药抵房”:中药企业可抵押药材申请贷款,创新金融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
- • “冥婚产业链惊人内幕:女尸骨叫价8万,盗墓团伙专刨贫困户祖坟”
- • 亳州学院新校区启用,全国首个中医药大数据实验室亮相
- • “谯城试点‘共享药田’,市民认领地块种植芍药,收益五五分成,共建绿色家园”
- •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失常,男方“老祖宗规矩,玩不起别嫁!”引发社会热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