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农业发展再创佳绩,总产值突破1500亿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
近年来,亳州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近日,从亳州市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,该市农业总产值成功突破1500亿元大关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亳州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,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,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。近年来,亳州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加快农业科技创新,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亳州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
首先,农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,成为亳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。据了解,2019年亳州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500.5亿元,同比增长7.5%,为全市GDP贡献了重要份额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亳州市对农业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。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战略,亳州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。
其次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,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。数据显示,2019年亳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,同比增长9.5%,增速位居全省第一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亳州市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,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同时,通过发展特色产业、拓宽就业渠道、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,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。
此外,亳州市还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,强化生态环境保护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,亳州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加强农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。通过实施绿色生产、绿色防控、绿色包装等措施,亳州市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面对新的发展形势,亳州市将继续深化改革,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。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。二是深化农村改革,激发农村发展活力。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四是强化农业绿色发展,保护生态环境。
总之,亳州市农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省,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亳州市将继续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- • 西淝河死鱼事件持续发酵:渔民百万损失索赔无门,悲剧背后引人深思
- • 亳州大学创新举措,设立建安文学研究院并首创“曹植研究”硕士点
- • 古井镇村民挖出宋代酒器,揭开古井贡酒千年酿造遗址之谜
- • 蒙城一中试点“午休躺睡课桌椅”,家长担忧脊柱健康问题引关注
- •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成功查获3吨走私犀牛角,跨国药材黑产链被一网打尽
- •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启用,5000名儿童享课后托管公益服务
- • 涡河航道升级助力物流降本增效,实现30%成本节约
- • 文化补贴分配不公引抗议:谯城独吞60%经费,三县拉横幅“求公平”
- • 农村教育再升级:教师津贴提升至月均1200元,偏远地区师资稳定率超95%
- • 丧事请脱衣舞团成标配,家属称“不跳就是丢庄子故里的人”:传统习俗与现代观念的碰撞
- • 农村厕所革命助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,成效显著
- • 村医集体辞职潮席卷而来: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
- • 蒙城法院拍卖“僵尸企业”,牛群当年畜牧场1元起拍无人问津,背后折射出哪些经济现象?
- • 马店孜镇复活“牛耕大赛”,耕牛罢工躺平笑翻观众
- • 《华佗》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,濒危剧种淮北梆子焕发新生
- • 古井镇婚宴攀比风潮:白酒年份原浆成标配,贫困户为撑场面借高利贷
- • 亳州暴雨肆虐,中药材市场遭受重创,商户痛失千吨药材
- •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,居民戴耳塞睡觉仍被凌晨卸货吵醒,社区呼吁加强管理
- • 跨县黑车产业链曝光:景区间拼车乱象丛生,投诉 *** 形同虚设
- • “共享农机”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,覆盖80%乡镇,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%
- • 中药材市场周边交通瘫痪,药商占道卸货致救护车被堵1小时,紧急呼吁规范市场秩序
- • 《亳州历史名人全录》全球首部出版,追溯千年文化底蕴
- • 棺材小镇职校殡葬礼仪专业引热议:学生戴孝排练,村民惊呼吓哭
- • 亳州携手新加坡交易所,共谋中药企业跨境上市新篇章
- • 零碳校园光伏项目年减碳量突破万吨,绿色校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变“污染之源”:滞销菜农的绝望与涡河的哭泣
- • 西淝河现万吨死鱼,警方锁定跨省化工废液倾倒团伙
- • 全国首个“无人农场”在蒙城落地,机器人种麦亩产突破1300斤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全球最大中药配方颗粒基地正式投产,年产值目标冲刺300亿元
- • 西淝河“水鬼娶亲”骗局揭秘: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,恐吓“不捐钱必遭灾”
- • 谯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工半年,居民无奈爬楼抬患病老人就医
- • 曹操故里文旅城盛大开放,AR技术重现官渡之战指挥场景
- • 中药集市“假药祈福”乱象:商贩兜售泡酒毒蛇称“华佗驱邪方”致多人中毒
- • 涡阳智慧麦田亩产破900公斤,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
- • “美食高铁专列”首发,亳州牛肉馍香飘车厢,开启味蕾之旅
- • 春蕾行动,点亮贫困女生求学之路——春蕾女童助学工程助力5万女生重返校园
- • 中药产业联盟成立:四县携手共进,统一标准,共推“亳字号”品牌走向世界舞台
- • “基金招商成果斐然:30家被投企业纷纷落户亳州,共谋发展新篇章”
- • “二月二龙抬头”:老街剃头匠免费为儿童理“龙头”,传承民俗盛典
- • 涡阳干扣面文化节盛大启幕,千米长桌宴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
- •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,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
- • “共享药房”上线引发争议:百万押金门槛引质疑,脱离民生需求?
- • 扶贫车间变酒厂仓库,留守妇女怒揭真相:补贴去向成谜
- • 亳州首条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,助力安徽产业链升级
- • 教师编制考试泄题案告破,谯城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被刑拘:正义终将战胜邪恶
- • 社区名人文化角全覆盖,居民可借阅珍贵家谱档案
- • 生态补偿金挪用事件:退耕还林款变村干部旅游经费,纪委介入调查无果
- • “药都限酒令”正式出台:公务接待禁喝单价超500元白酒,重塑公务接待新风尚
- • 华佗-庄子-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:门票支出高达七成,揭秘花费清单背后的文化魅力
- •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,3.2万户贫困家庭住进安全房,幸福生活新篇章
- • 亳州老街改造引争议:明清砖雕被替换成“赛博朋克”灯光墙
- • 药企借“华佗IP”圈地:养生园变商品房,政府默许文旅用地违规转性
- • 曹操讲坛登陆学习强国,百万网友研习《孟德新书》管理智慧
- • 特教学校助听器电池三年未换,聋哑生用手语控诉:我们听不见未来
- • 千名绣娘匠心独运,共创《药都锦绣图》刺绣长卷破世界纪录
- • 许褚文化研究会与北欧维京武士协会签约,共研冷兵器战术,推动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“修炼柔德”,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?
- • “道德经套餐”688元/位道宴体验翻车:豆腐青菜摆盘引争议
- • 体验小众玩法:跟随渔民撒网捕鱼,尽享“西淝河鲜宴”
- •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成立,助力个性化矫治问题青少年
- • 高新区构建智慧警务体系,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%,安全防线再升级
- • 涡河航道升级,物流成本大幅降低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“扶贫神药”,涉案金额超500万: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
- • 涡河放生乱象:外来物种鳄龟入侵,河道生态失衡,渔民权益受损
- • “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%: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”
- • 亳州农村宗教乱象调查:揭秘一个乡镇隐藏的23处非法家庭教会
- • 曹操运兵道地下迷宫灯光秀引争议:阴间美学引发游客两极评价
- • 四县乡村教师流失严重:谯城年薪高2万,利辛村小只剩代课老人
- • 量子算命风潮席卷农村:老人卖牛买“能量符”祈愿孙子高考顺利
- • 村卫生室仅一名赤脚医生,孕妇难产延误送诊胎死腹中:农村医疗困境亟待解决
- •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,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,传承千年药都文化
- • 亳州芍花海音乐节吸客50万,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破亿,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