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市实施“351”医保政策,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%以下,助力脱贫攻坚
近年来,我国 *** 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,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旨在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,助力脱贫攻坚。近日,亳州市正式实施“351”医保政策,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%以下,为贫困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
“351”医保政策是指,贫困人口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,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部分,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,剩余部分由 *** 通过医疗机构“一站式”结算,确保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%以下。
亳州市作为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,一直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放在首位。为了确保“351”医保政策落到实处,亳州市 ***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:
一是加强政策宣传。通过电视、广播、 *** 等多种渠道,广泛宣传“351”医保政策,让贫困人口充分了解政策内容,提高政策知晓率。
二是简化报销流程。在医疗机构设立“一站式”结算窗口,实现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即时结算,减轻贫困患者经济负担。
三是强化监管力度。对医疗机构执行“351”医保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确保政策落实到位。
四是加大资金投入。 *** 加大对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,确保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5%以下。
“351”医保政策的实施,为亳州市贫困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:
案例一:王女士是亳州市某贫困村的村民,患有慢性病,长期服药。自从“351”医保政策实施后,她每年在医疗机构自付的费用从原来的5000多元降至不足1000元,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。
案例二:张先生是亳州市某贫困村的贫困户,因意外事故导致腿部骨折,住院治疗期间花费近2万元。在“351”医保政策的帮助下,他自付费用仅为1000多元,成功渡过难关。
“351”医保政策的实施,不仅让贫困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,还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。在政策的扶持下,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。
总之,亳州市“351”医保政策的实施,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,助力脱贫攻坚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亳州市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,强化监管,确保政策落实到位,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- • 非遗夜市点亮“皖北不夜城”,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%,夜经济蓬勃发展
- • 老砖雕技艺复活明清建筑,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:古韵新生的文化传承之旅
- • 亳州民乐《十番锣鼓》在维也纳奏响,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亳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建,30家药企集体签约入驻,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
- • 尉迟寺史前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,揭秘五千年前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
- • 职校直播电商学院孵化百名“乡村带货王”,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万亩亳菊种植基地直供药膳企业,花海成网红打卡地
- • “扶贫日”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,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%
- • 四县联合重拳出击,取缔23家“隐形变异培训”地下室补习班
- • 全省最大预制菜产业园落户亳州,瞄准长三角万亿市场
- • 亳州发布“招商十条”新政,更高奖励5000万吸引产业链龙头落户
- • “庄子文旅小镇”强拆民房,八旬老汉持《道德经》挡挖掘机:坚守信仰,守护家园
- • 亳州黄牛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牛肉馍原料迎来全新升级
- • 亳州药企携手哈佛医学院,抗衰老中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
- • 晶科能源落户皖北,皖北更大新能源基地即将崛起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,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:绿色发展的典范
- • 亳州中药材产业研究院成立,助力破解连作障碍技术难题
- • 亳州中药材市场单日交易额破10亿!连翘、金银花价格创历史新高,中药材市场再掀热潮
- • 皖北最大光伏蘑菇大棚投产,新能源与农业融合发展年产值突破5亿
- • 亳州机场建设现西汉古墓,考古队紧急接管施工区域
- •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,每头牛减碳1.2吨获国际认可,引领绿色养殖新潮流
- • “老子IP”争夺战升级:涡阳与河南鹿邑隔空互怼“故里正统”
- • 秸秆综合利用扶贫产业园投产,年消化秸秆200万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长三角消费扶贫订单助力脱贫攻坚,销售额占比达六成
- • 《老子说》摇滚版改编风靡涡阳,广场舞大妈集体翻跳成新潮流
- • “亳州文化地图”纸质版停印:数字化浪潮下,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机遇
- • 村庙“求子洞”猥亵案:假和尚借“送子仪式”性侵留守妇女,道德沦丧令人发指
- •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,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%
- • 飞地经济新篇章:亳州与苏州携手共建跨省合作园区
- •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,传承文化薪火永续
- • 古井镇高粱丰收节盛大开幕,万亩红粱谱写贡酒传奇
- •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,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,谱写我国航天事业新篇章
- • 四县养老院虐待丑闻:失能老人身上现皮带抽打伤痕,社会关注养老机构监管问题
- • 亳州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,百家企业共享IP红利,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
- • 四县农村饮用水安全评测:蒙城达标,利辛砷含量超标5倍,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
- • 高铁经济泡沫:亳蚌城际日均客流不足百人,车厢成菜农专列,背后真相引人深思
- • 智慧物流港投运,中药材24小时通关,物流成本直降30%!
- • 扶贫车间变酒厂仓库,留守妇女控诉:补贴去向不明,村委涉嫌挪用?
- • 涡河放生乱象:鳄龟泛滥致渔业崩溃,信徒围攻捕鱼船
- • 漆园古城汉婚产业兴起:凤冠霞帔日均出租50对,道具磨损率达70%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遭遇滞销危机,菜农含泪倒千斤苔干入涡河
- • 德国拜耳集团投资10亿欧元建全球中药创新研发中心,助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
- • 亳州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0%,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
- •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《青囊经》补遗篇,针灸图谱首度公开,中医瑰宝重现世间
- • 比亚迪投资50亿建亳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,助力亳州经济发展,创造万人就业岗位
- • 涡河禁渔期渔民偷捕,执法队没收渔船致全家生计无着:一场生态与生计的冲突
- • 丹城古镇复活计划:空置商铺重焕生机,游客感叹“鬼城”再现辉煌
- • 假发村童工现象回潮:14岁少女日编10顶假发,月薪仅800元
- • 谯城蒙城快速路通车首日突发塌陷:豆腐渣工程背后四县利益链浮出水面
- • “教育云平台”上线,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,助力教育均衡发展
- • 古井镇酒香之旅:年份原浆免费尝?小心“酒托”连环套路
- •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上岗,扫码追溯食材药材“前世今生”
- • “无为而治”成懒政借口:村干部拒修危桥称“顺应天道自然塌”
- • “四县联查‘死人保’”:利辛某村连续五年给亡者发扶贫款,扶贫政策如何落到实处?
- • 张良智慧论坛盛大启幕,中外学者共探《素书》在现代管理中的启示
- • 光伏农业综合体并网发电:棚顶发电、棚内种药双收益的创新模式
- • 亳州方言语音库上线,AI合成百岁老人讲述老城故事,传承千年文化记忆
- • 亳州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硕士联合培养点,共育中医药人才
- • 全国首创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,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,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
- • 逍遥谷项目资金链断裂:60亿投资变放羊场,庄子文旅梦碎?
- •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事件
- • 北关老街变脸:百年药铺摇身一变网红奶茶街,老亳州人痛呼“丢了魂”
- • 殡葬改革引发争议:强拆家族祖坟,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
- • “曹操讲坛”登陆学习强国,千万网友追更三国治国智慧
- • “共享农机”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,乡镇覆盖率高达80%,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%
- • 亳州加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,跨区域协作激活外向型经济新活力
- • 皖北江南胡集镇: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,游客笑称“买家秀现场”
- •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正式投产,年产能突破5000架,辐射全国农业领域
- • 亳州社会组织扶贫基金成立,累计募集善款超2亿元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殡葬改革遭遇村民抵制:抬棺材堵镇政府,高喊“老子说生死自然”
- • 光伏板下种芍药,“农光互补”模式亩均收益破万元,农业发展新路径
- •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,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,筑牢国家安全防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