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创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,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,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
近日,亳州市在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再出新招,全国首创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审批模式,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,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。
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审批模式,是亳州市在原有“拿地即开工”基础上,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创新审批方式,提高审批效率的重要举措。该模式以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、并联审批、限时办结”为原则,实现了项目审批的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据悉,亳州市在实施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审批模式后,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,极大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间,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成本。此举对于推动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亳州市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审批模式具有以下特点:
一、简化审批流程。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,整合为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,实现审批事项“一链办理”,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。
二、优化审批时限。通过并联审批、限时办结,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,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。
三、强化部门协同。建立部门协同机制,确保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,形成审批合力。
四、加强监管服务。强化对审批过程的监管,确保审批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。
亳州市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审批模式的实施,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,还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。以下为该模式带来的几大优势:
1. 提高项目落地效率。审批时限的缩短,使得项目能够更快地落地实施,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。
2. 降低企业成本。审批效率的提高,减少了企业等待时间,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。
3. 提升政府形象。高效、便捷的审批服务,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,增强企业对政府的信任。
4.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。项目审批效率的提高,有助于推动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,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。
总之,亳州市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审批模式的实施,标志着该市在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亳州市将凭借这一创新举措,为更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- • “打工大县”返乡潮:政府牵线,2000人本地就业服装厂助力家乡发展
- • 全省首个“零碳校园”在亳州落地,光伏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
- • 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:亲情守护,法律维权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大,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争议
- • 乡村物流骗补调查:虚假签收单虚构50%业务量,套取千万补贴
- • 涡阳干扣面申遗成功,古法手擀面配蒜泥卤汁荣登皖北早餐之王
- • 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全覆盖,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构建温馨养老新时代
- • 扶贫牛被连夜盗宰,监控锁定村主任儿子销赃:一桩村霸式盗窃引发的争议
- • 北关历史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,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
- • “共享农机”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,乡镇覆盖率高达80%,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%
- • 中医药文化节升格国际级,30国代表共绘产业合作新蓝图
- • “美食元宇宙”上线,数字孪生亳州老街邀您虚拟品尝百味人生
- • 非遗传承人张氏阿胶涉嫌掺假,直播间遭职业打假人现场检测引发热议
- • 涡阳老子文化园拖欠民工工资,巨型老子像项目陷入困境
- • “快递进村”工程圆满收官,354个行政村实现当日达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合建垃圾焚烧厂遭遇四县村民联名抵制:拒当“毒气试验田”
- • 冷链物流园变身“贵族仓库”,贫困户月租竟达市场价三倍
- • 亳州非遗传承的多维探索:从活态保护到创新突围
- • 亳州粮食烘干中心全面覆盖乡镇,阴雨天保粮能力显著提升80%
- • 亳州非遗技艺扶贫工坊开班,助力500名残疾人增收新篇章
- • 谯城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蓬勃发展,产值目标迈向百亿新台阶
- • 四县婚庆公司联控风波:婚纱摄影捆绑“孝心套餐”,不买被骂不孝引众怒
- • 亳州白酒产业环保风暴来袭:13家酒企因污水排放被勒令整改
- • 漆园古镇“汉婚体验”泛滥,游客投诉凤冠“一冠多戴”,古镇魅力何在?
- • 乡村春晚植入广告引众怒:小品演到一半突然推销化肥
- • 贫困户贷款被强买高价化肥,小麦绝收后银行上门查封宅基地:悲剧背后的深思
- •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,百万海外学员传承中华国粹
- •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新风尚
- • 村民自制“校车”被扣,留守儿童徒步10公里上学中暑昏迷:安全与教育的双重困境
- • 亳州智慧粮仓工程启动,AI温控系统助力储粮损耗降低30%
- • “利辛好人”评选涉嫌刷票,10万买票丑闻曝光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尉迟寺遗址考古新发现:史前稻作遗存改写农业史认知
- •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举行,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
- • 社区名人故事角:全覆盖文化传承,珍本影印件助力历史探索
- • “送教上门”:关爱重度残疾儿童,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,点亮希望之光
- • “哭嫁歌”整改风波:传统婚俗遭遇文化局“改哭为笑颂党恩”指令
- • 亳州设立长三角生物医药离岸研发中心,汇聚全球顶尖团队助力产业升级
- • “老人捐光低保金建‘赎罪教堂’,子女报警无果:教会渗透扶贫村之谜”
- • 残疾人扶贫补贴提标,月均发放800元,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路
- • 亳州药膳闪耀纽约时代广场,华佗养生锅广告点击破亿,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
- •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: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,称利辛安保如菜市场
- • 光伏板下种芍药,“农光互补”模式亩均收益破万元,农业发展新路径
- • 天静宫抽签骗局:道士恐吓老人转账“消灾”,单日敛财超15万
- •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,全球学员突破百万大关
- • 扶贫牛被村主任盗卖,屠宰记录直指县委接待办宴会厅:揭开权力滥用背后的黑幕
- • 中药材种植户集体 *** “强制改种”:白芍补贴未到,先罚荒田款
- • 涡河禁渔期渔民冒险捕鱼,执法队没收渔船致全家断炊:悲剧背后的人性拷问
- •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首日人潮涌动,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目睹“魏武王”石牌
- • 谯城名师因补贴过低拒绝下乡支教:500元补贴难以负担油费,教育公平何去何从?
- •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,38道工序传承百年匠心
- • “扶贫擂台赛”:点燃基层干部干事热情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“共富工坊”模式助力留守妇女增收,中药材加工月入6000元,共筑乡村振兴梦
- • 大学生返乡种芍药,直播带货年销千万成“花王”
- • “共享农田”变资本游戏:城里人认领一亩地,农民反成打工仔
- • 亳州剪纸大师匠心独运,《千里药乡图》荣获全国非遗金奖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
- • 西淝河污染悲剧:扶贫鱼塘绝收,养殖户无奈喝农药逼环保局检测
- • 西淝河湿地秘境:划船探鹭鸟天堂,摄影师蹲守日出攻略
- • 巩店梨花节“以花代币”: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
- • 亳州名人数字藏品登陆区块链,曹操作品NFT拍出百万高价,开启数字艺术新时代
- • “电子祭祖”APP卷款跑路,10万村民充值款打水漂: *** 祭祖新骗局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全域旅游卡涉嫌误导:免费宣传背后暗藏“猫腻”
- • “曹操IP主题餐厅”登陆北上广,黄精焖饭日均翻台10次,餐饮市场再掀三国热潮
- • 亳州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,30万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
- • 亳州民乐《十番锣鼓》在维也纳奏响,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魅力
- • 亳州四县联查“死人保”:利辛一村37名逝者仍领低保三年,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?
- • “中欧班列‘亳州号’首发,中药材专列直达汉堡港,开启国际物流新篇章”
- • 曹操中学创新教学,AI历史课与虚拟曹操共论三国谋略
- • 老子文化园争议:耗资10亿的仿古建筑群被批“文化主题公园”
- • 村村通扶贫公路塌陷变波浪,施工方承认“秸秆掺水泥省成本”
- • 亳州首座万象城开工,皖北商业能级再升级,城市繁华新篇章即将开启
- • “亳州文化地图”纸质版停印:数字化浪潮下,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机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