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五抓五促”模式助力驻村工作队获评全国典型案例
近年来,我国农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,其中,驻村工作队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近日,某地驻村工作队以“五抓五促”模式获得全国典型案例评选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“五抓五促”模式,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、抓产业促农民增收、抓人才促乡村治理、抓生态促绿色发展、抓民生促社会和谐。这一模式在驻村工作队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一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
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,提升党员素质,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。通过开展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,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,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二、抓产业促农民增收
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资源禀赋,发展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通过引进新品种、新技术,推广先进种植养殖技术,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。同时,积极培育农村电商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助力农民增收。
三、抓人才促乡村治理
驻村工作队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,提高乡村治理水平。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开展技术指导,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和致富能力。同时,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,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,发挥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。
四、抓生态促绿色发展
驻村工作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。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、生态修复工程,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。同时,推广清洁能源,发展绿色产业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。
五、抓民生促社会和谐
驻村工作队关注农村民生问题,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。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、道路畅通、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,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同时,加强农村文化建设,丰富农民精神生活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“五抓五促”模式在驻村工作队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。以下是该模式取得的一些具体成果:
1.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,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;
2.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农民收入稳步增长;
3.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,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;
4.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;
5.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,农民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总之,“五抓五促”模式为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提供了有力支持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,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。
- • 亳州预制菜产业园崛起,年产值突破50亿,亳州小吃占据全国市场份额15%
- • 立仓龙虾节现“荷塘K歌大赛”,村民划船对唱皖北民歌破分贝纪录
- • 蒙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启用,5000名儿童享课后托管公益服务
- • 亳州数字药都平台正式上线,区块链技术助力药材“全链溯源”
- • 华祖庵银杏季:千年古树下抄经祈福,中医养生下午茶,一场穿越时空的养生之旅
- • “曹操出行”电单车违规停放,3000辆车辆被城管集中扣押,城市秩序再引关注
- • 老庄故里之争再起:涡阳蒙城互斥对方篡改史料,学者呼吁搁置争议
- • 华佗中医药大学筹建获批,2025年首批招生800人,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
- • 长三角医保“一卡通”落地亳州,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全面启动
- • 商合杭高铁亳州南站扩容升级,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,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%
- • “曹操脸谱”盲盒上线,融合京剧与动漫元素首日售空,传统文化新潮流引发热议
- • 乡村教师匠心独运,秸秆教具荣获全国教育创新大赛金奖
- • 生态补偿金挪用事件:退耕还林款变村干部旅游经费,纪委介入调查无果
- • 亳州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90%,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
- • 亳州FDI突破10亿美元大关,成功跻身安徽外资十强市
- • 亳州中药材交易额突破2500亿,稳居全球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
- • “共享墓地”引宗族冲突:兄弟为安葬父亲骨灰砸毁出租墓穴
- • 名人故居数字孪生系统上线,扫码即可云游华佗草堂、曹操故宅,感受历史魅力
- • 庄子祠沉浸式体验:扮蝴蝶悟“物化”,争议性表演是否值得一看?
- • 尉迟寺遗址考古成果融入校本教材:历史教育的新尝试与考试制度的反思
- • 非遗夜市点亮曹操运兵道,百种小吃重现三国军营伙食
- • 非遗传承新篇章:二夹弦走进校园,00后学员占比超六成
- • 县域养老院虐待事件频发,失能老人身上现淤青照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扶贫资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,50亿元资产收益精准到户助力脱贫攻坚
- • “扶贫日”系列活动助力脱贫攻坚,社会力量参与率达95%
- • 殡葬改革引发悲剧:强拆家族祖坟,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
- • “千亩塘口变‘死海’,龙虾养殖户遭遇饲料诈骗,损失惨重”
- •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成立,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上岗,共筑孩子成长新篇章
- • 宗族争庙会头香械斗:两姓持械混战致6人重伤,传统冲突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皖北民歌大赛冠军疑云:方言歌词竟是AI生成,评委直言听不懂
- • 药都首部沉浸式戏剧《华佗归来》首演,观众手持药方决定剧情走向
- • “棺材第一镇”转型遇阻,海外订单暴跌70%致千人失业: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转型之路
- • 亳州氢能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,打造皖北绿色能源枢纽新篇章
- • 避坑提醒:庄子文化园仿古街“天价奇石”,本地人从不去买!
- • 非遗体验: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课,揭秘材料费为何比市价贵五倍
- • “名人故事巴士”驶入亳州,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
- • 全国中药材期货交割库落地,30家贸易企业区域总部齐聚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西淝河污染重创扶贫鱼塘,养殖户绝望饮百草枯,环保局长现场检测环保问题
- • 湿地摄影大赛曝丑闻:获奖者PS合成濒危鸟类,资格被撤销引发公众关注
- • 古井集团携手茅台跨界联名,重磅推出首款“中药白酒”引爆市场
- • 亳州首创“药材交易信用码”,假劣中药无所遁形,守护百姓用药安全
- • 留守老人绝食“修仙”险丧命,子女痛心疾首:“别再信坐忘成神了!”
- • 义门古镇苔干文化节:百人踩缸腌菜破吉尼斯纪录,非遗传承人批作秀
- • 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.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安居乐业新生活
- • 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新突破:污水治理率达100%,生态污水处理站建设成效显著
- • 村民抢种“网红阳光玫瑰”,滞销后葡萄烂地臭飘三里:一场农业市场的警示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“修炼柔德”,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?
- •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%,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:教育公平再成焦点
- • 张良智慧论坛盛大开幕,中外学者共议《素书》现代管理启示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遭遇滞销危机,菜农含泪倾倒千斤苔干,涡河见证无奈与希望
- • 谯城试点“中医养老”:社区嵌入药膳厨房,老人可定制养生餐
- • GDP统一核算改革成效显著:挤水分、强协同,四县经济总量首破3000亿
- • 电商扶贫直播村助力农民增收,培育千名主播年销农货破10亿元
- • 涡阳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,助力2.3万户贫困家庭年增收3000元
- • 区块链技术助力中药材溯源,扫码即可了解种植全过程
- • “曹操运粮水道”漂流项目:宣传图与现实的“臭水沟划盆”之辩
- • 智慧农业示范区落地:无人机播种、AI病虫害预警全覆盖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,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%,展现跨境电商新活力
- • 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盛大开园,预制菜龙头企业纷纷入驻,引领行业新潮流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塞拳头,承包商被曝用秸秆填充路基,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涡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出炉,百亿级文旅康养产业布局沿线焕发新活力
- •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,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:丰收背后的无奈与期待
- •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,推出“短歌行”文化联名款,拓展高端市场新篇章
- • 彩礼新规引发争议:男方县城买房须加女方名,否则婚礼当日罢亲
- • 北斗导航播种机助力亳州夏种,精准作业覆盖率超90%
- • 人才共享机制破冰:高级技师跨县服务,按小时计费,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婚俗新规:新娘须穿汉服行“髑髅之礼”,跨头骨称“看破生死”——传统与现代的交融
- • 亳州冬至药膳宴华佗养生锅开席,百桌盛宴引食客争相打卡
- • 亳州民乐《十番锣鼓》在维也纳奏响,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蒙城油酥烧饼创吉尼斯纪录,千层酥皮直径1.5米惊艳亮相美食节
- •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上岗,扫码追溯食材药材“前世今生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