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图书馆变网红打卡点,村民抱怨:“拍照的比看书的多”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乡村图书馆成为了网红打卡点。这些图书馆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情、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藏书吸引了大量游客。然而,在享受网红打卡点带来的热闹与繁华的同时,一些村民却开始抱怨:“拍照的比看书的多。”
位于我国某乡村的图书馆,原本是一个供村民阅读和学习的地方。近年来,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,这个图书馆逐渐成为了网红打卡点。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,用手机记录下这里的美好瞬间。图书馆内外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,使得这个乡村图书馆的名声越来越大。
然而,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,一些村民开始感到困扰。他们发现,来图书馆拍照的游客比真正来看书的要多。一些村民表示,原本宁静的图书馆变得嘈杂,甚至有时还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。更有甚者,一些游客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,甚至随意翻阅书籍,给图书馆的安静氛围带来了破坏。
“以前图书馆是我们村民学习、交流的好去处,现在却成了游客的拍照场所。”一位村民无奈地说。他认为,图书馆应该回归其本质,为村民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,而不是成为网红打卡点。
面对村民的抱怨,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感到有些棘手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。例如,在图书馆内设置拍照区域,让游客在规定区域内拍照,以减少对其他读者的干扰。此外,管理员还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,要求游客在图书馆内保持安静,不要大声喧哗。
尽管如此,效果并不理想。一些游客仍然我行我素,不顾图书馆的规定。村民们对此感到非常失望,他们认为,图书馆应该更加注重村民的需求,而不是仅仅迎合游客。
事实上,乡村图书馆变网红打卡点并非全是坏事。它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,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。然而,如何平衡游客和村民的需求,让图书馆真正发挥其作用,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首先,乡村图书馆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,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,也要关注村民的利益。在规划图书馆的功能时,既要考虑游客的拍照需求,也要为村民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。
其次,加强游客管理,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。通过宣传和教育,让游客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,自觉遵守,共同维护图书馆的安静氛围。
最后,鼓励村民参与图书馆的管理。村民是图书馆的主人,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。通过村民的参与,可以更好地了解村民的需求,为村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。
总之,乡村图书馆变网红打卡点,既带来了机遇,也带来了挑战。只有平衡好游客和村民的需求,才能让乡村图书馆真正发挥其作用,成为村民们心中的“书香家园”。
- • 皖北民歌大赛黑哨风波: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,冠军方言观众听不懂引争议
- •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: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,教育公平待解
- • 华祖庵药膳宴荣登米其林指南,二十四节气菜单预约火爆,排队等席已排至明年
- •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,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,揭开童工背后的黑暗面
- • “鬼结婚”产业链:中介兜售女童八字配阴婚,家长收3万签字
- • 我国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一级标准,绿色生活迎来新篇章
- • “利辛柳编非遗工坊遭遇机器挑战,老匠人直播烧毁作品抗议传承困境”
- • 亳州荣膺全国“儿童友好城市”试点,树立亲子民生新标杆
- • 亳州乡村CEO年薪制试行,海归硕士返乡助力芍药产业发展
- • 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,“小黄车”跑路引千名市民联名起诉
- • 皖北首个村级冷链物流园启用,药材鲜储损耗降7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漆园古镇“汉婚体验”泛滥,游客投诉凤冠“一冠多戴”,古镇魅力何在?
- •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,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
- • 涡阳“八卦田”:网红地标航拍绝美,实地探访竟是烂尾景观工程?
- • 亳州2024年GDP突破2500亿元,首度跻身安徽省经济总量前七强,彰显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
- • 老子文化学院招生遇冷,国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不足20%:国学教育面临挑战
- • 中药养生之旅:探寻药市风情,享受药浴SPA,品茗养生茶,老中医全程陪伴
- • 漆园镇鼓书艺人控诉:传统说唱艺术面临失传危机,政府电子祭祖政策引发争议
- • 蒙城县黄牛产业升级,迈向全国高端牛肉供应链基地
- • 村卫生室扶贫药柜过期五年,老人服药后肝肾衰竭,院长称“吃不死人”
- • 古井集团领衔,白酒产业联盟助力千亿级食品饮料集群加速成型
- • 亳州危房改造清零,3.2万户贫困家庭喜迁安全新居
- • 谯城社火大赛再创新高,30支高跷队精彩演绎二十四节气故事
- • 涡阳与利辛彩礼价格战:18.8万彩礼VS“零彩礼”补贴,谁主沉浮?
- • 县域彩礼排行榜引发热议:利辛18.8万居首,蒙城“庄子思想区”最低
- • 全市推行“以劳代偿”机制,环境违法者参与公益植树抵罚金,共建绿色家园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产业 *** :韩国订单转移越南,千吨滞销喂猪
- • “悲剧重演:扶贫牛注射催肥剂暴毙,养殖户负债跳塘自杀未遂引发社会关注”
- • 传统蓝印花布数字化复刻,AI助力还原失传百年草木染配方
- • “教育云平台”正式上线,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,开启教育公平新篇章
- •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国家级认证,千年文物焕发新生
- •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遭遇冷遇:百万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《学猫叫》
- • 乡村教师发明“蚯蚓粪种植箱”,带学生种菜养活全校食堂
- • 暴雨成灾,四县扶贫项目绝收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***
- •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,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,农业市场困境亟待破解
- • 夏侯惇墓志铭揭秘:曹魏军事集团谯沛武人 *** 的神秘面纱
- • 涡河放生乱象:外来物种鳄龟入侵,河道生态失衡,渔民权益受损
- • 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2000亿,亳州稳居全球第一
- • “绿色厨房”计划启动,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,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
- • “共享农机”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,乡镇覆盖率高达80%,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%
- • 亳州中考体育评分标准差异引争议:利辛学生引体向上满分不敌谯城跳绳
- • “六一战略”成效显著,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,民间投资贡献率再创新高
- •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,文物局执法遭遇村民锄头阻拦
- • 老旧校舍改造现安全隐患,教学楼外墙脱落事件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桃花节牡丹花海引爆春季游,单日接待游客量破10万人次
- • 村医集体辞职潮:医保垫付压垮卫生室资金链,农村医疗体系面临挑战
- •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:考古变挖沙,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引家长投诉
- • 古井镇耕地“非粮化”强制整改,药农毁白芍哭诉:“种粮赔钱谁兜底?”
- • 亳州非遗“二夹弦”绝技传人收徒,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
- • 西淝河生态廊道建成,沿岸10万村民共享生态旅游红利
- • 中药材市场虚假繁荣:千家商户空置,电商冲击下“药都”招牌褪色
- • 假借华佗传人名义售卖“扶贫神药”,涉案金额超500万:一场医疗诈骗的警示
- • 婚庆公司捆绑“孝心套餐”:万元婚纱照成“辱没祖宗”的代价
- • “巾帼扶贫车间”助力脱贫攻坚,百家授牌带动三万贫困妇女就业
- • 垃圾分类覆盖贫困村,资源化利用率达85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村村覆盖,基层矛盾化解率超95%,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
- • 高新区构建智慧警务体系,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7%,守护平安新篇章
- • 经开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%,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
- •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,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,谱写青春航天梦
- • 亳州二夹弦非遗剧团欧洲巡演,传统戏曲惊艳海外观众
- • 皖北明珠独领 *** ,连续三年获省 *** 投资“赛马”激励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
- • 药企排污致万亩芍药枯死,农民拉横幅堵厂门 *** :环境与生计的冲突
- • 谯城公租房分配名单现豪车车主,住建局回应:审核系统故障导致
- • “智慧农业”成摆设:千万财政投入的物联网系统为何从未联网?
- • 扶贫车间空壳公司曝光:虚构员工名单套取国家补贴超千万
- •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凭什么是它?
- • 华佗中医院创新医疗模式,元宇宙诊室与远程操控机械臂针灸技术引领未来医疗
- • 甲辰年华佗诞辰1880周年全球祭典:百国中医共演五禽戏,传承千年中医文化
- • 涡阳庄子文化村开村,国学体验助力村民就业增收
- • 大学生双创园孵化企业200家,中医药AI项目获千万融资,助力创新创业新篇章
- • 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工,亳州携手修正药业等12家龙头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长三角医保“一卡通”在亳州落地,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篇章开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