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: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首达国家一级标准
近日,亳州市环境监测站发布了一则喜讯,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PM2.5浓度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低值,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标准。这一喜人的成绩,不仅彰显了亳州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,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,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。为改善空气质量,亳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,包括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、推广清洁能源、优化交通结构等。
据了解,亳州市PM2.5浓度在近年来持续下降。2013年,PM2.5年均浓度为75微克/立方米,2018年降至50微克/立方米,而今年1月至10月,PM2.5浓度仅为42微克/立方米,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低值。这一成绩,使得亳州市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标准。
在改善空气质量的过程中,亳州市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。亳州市对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重污染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环境监管,确保企业达标排放。同时,加大对“散乱污”企业的整治力度,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。
二是推广清洁能源。亳州市积极推动风能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,降低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。目前,亳州市已建成多个风电、光伏发电项目,为当地居民提供绿色、清洁的电力。
三是优化交通结构。亳州市加大公共交通投入,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,鼓励市民绿色出行。同时,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,确保车辆达标排放。
四是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。亳州市环境监测站定期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,让市民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。同时,加强与媒体合作,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,提高公众环保意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,亳州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,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。这些成果的取得,为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面对空气质量改善取得的显著成效,亳州市政府表示,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,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未来,亳州市将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加强环境执法监管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,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、优美的生活环境。
总之,亳州市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一级标准,这一喜人的成绩离不开政府、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,亳州市的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,空气质量将持续保持优良水平。
- • 阴婚中介贩卖女童八字,家长收3万签字:“闺女活着嫁不起,死了值钱”
- • “送教上门”服务助力重度残疾儿童,年度累计课时突破2万,照亮成长之路
- • 庄子祭祀大典乱象:888元抢头香,村民笑称“祖宗不收人民币”
- • 巩店梨花节“以花代币”:摘花换门票致梨园秃了一半
- •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,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%,绿色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中欧班列“亳州号”首发,中药材专列直达汉堡港,开启“一带一路”新篇章
- • 华佗中医药大学落户谯城,产学研一体助力药材深加工难题破解
- • 全球首条区块链中药材溯源链正式启用,扫码溯源服务覆盖200家药企
- •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刻字事件引发关注,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
- • 庄子祠堂抽签连环骗:游客必遇“血光之灾”,解厄费更低2888元,揭秘迷信背后的利益链
- • “曹操后裔基因检测”风波再起:族谱研究院被曝数据造假,真相令人震惊!
- •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技术,扫码即可查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
- •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亳州成功上线,农民种地实现额外增收新篇章
- • 涡阳大豆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名录,豆腐宴预订火爆,一席难求!
- • 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百万亩农田,AI灌溉系统节水增效50%
- • 亳州农村电商产业园启用,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显著降低70%
- •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产能达1万台,全面辐射全国市场
- • 谯城区十所“智慧校园”示范校启用,AI课堂助力5万名学生开启智能学习新篇章
- • 老子文化园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,引领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
- • 亳州携手澳门共建中医药海外推广中心,共筑文化出海新篇章
- • 全国首个“建安七子”诗词吟诵大赛在亳启动,传承经典文化新篇章
- •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失常,男方“老祖宗规矩,玩不起别嫁!”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智慧课堂平板强制收费,家长举报“变相推销”: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县域自媒体联盟成立,携手共筑清朗 *** 空间,合力打击“地域黑”账号
- • 曹操讲坛登陆学习强国,百万网友研习《孟德新书》管理智慧
- • 全国首创“拿地即开工”4.0版,亳州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天,打造高效审批新标杆
- • 亳州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:开辟贫困户分红增收新路径
- • “曹操故里”仿古婚礼表演争议:新娘跨火盆烧伤索赔无门,传统习俗还是低俗娱乐?
- • 利辛黑玉米华丽变身“黄金粮”,订单农业助力10万亩丰收
- • 华佗故里假药作坊冒充“扶贫产品”,贫困户背锅遭刑拘:一场扶贫悲剧的揭露
- • 尉迟寺遗址保护区违建农家乐引发争议,文物局执法遭遇村民锄头阻拦
- • 亳州四县医保报销比例差异显著,利辛患者跨县看病多花万元引关注
- • 利辛教师赴谯城讨薪:同教初三,年薪差4万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《亳州文旅局长扮曹操跳女团舞》短视频播放破亿,网友热议:出圈与底线
- • 村卫生室仅一名赤脚医生,孕妇难产延误送诊胎死腹中:农村医疗困境亟待解决
- • 亳州二夹弦:百年戏班传承非遗,下乡演出超百场,文化瑰宝焕发新生
- • 村主任儿子涉嫌参与扶贫牛被盗宰卖肉案,监控揭露惊人真相
- • 古井镇婚宴攀比风潮:白酒年份原浆成标配,贫困户为撑场面借高利贷
- • 曹操中学创新教学,AI历史课与虚拟曹操共论三国谋略
- • 社区名人故事角:全覆盖下的文化瑰宝共享平台
- • “共享电单车押金难退,千人联名投诉:小黄车变吞金兽”
- • 非遗传承人评选黑幕:谯城药商挤占利辛柳编名额,揭示“财力决定文化价值”的争议
- •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变幻:蒙城GDP逆袭领先,利辛增速垫底引发关注
- • 道德经摇滚版音乐会引发争议:道士怒斥鼓点亵渎经文韵律
- • 华佗五禽戏申遗成功!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,中医文化再添瑰宝
- •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曝挪用,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“共享农田”变资本游戏:城里人认领一亩地,农民反成打工仔
- • 张园汉墓文物特展盛大开幕:曹操家族珍宝首次亮相,预约攻略助您一睹为快!
- • 废弃小学改书店引争议:村民感叹“38元咖啡抵半月鸡蛋钱”
- • 亳州农药减量行动成效显著,生物防治覆盖率达60%,绿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
- •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年客流量破百万,树立工业旅游新标杆
- • “哭丧职业化”乱象:专业团队假哭半小时收费2000元,家属必须跟着嚎
- • 涡阳“智慧麦田”再创辉煌,小麦单产突破820公斤领跑皖北
- • 花戏楼砖雕艺术节:沉浸式体验梆子戏韵,感受徽派雕刻魅力
- •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,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
- • 亳州四县“阴婚”调查:利辛女尸最抢手,蒙城中介年赚百万
- • 药酒跨界创新:亳州首款“养生白酒”年销售额破10亿,引领行业新潮流
- • 乡村小学撤并,校舍变养鸡场,村民怒斥“教育不如禽畜”
- • 西淝河“水鬼娶亲”骗局揭秘: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,恐吓“不捐钱必遭灾”
- • 亳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数量翻番,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: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- • 亳州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点:闲置宅基地变身共享药园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亳州学院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,开启历史性新篇章
- • 市民举报“神医”华佗第78代传人非法行医,涉案金额超千万
- • 避坑警告:揭秘“庄子故里”得道鸡犬升天”雕塑群背后的真相——实为乡镇企业广告牌
- • 光伏农业综合体并网发电:棚顶发电、棚内种药双收益的创新模式
- • 社区名人故事角:全覆盖文化传承,珍本影印件助力文化普及
- • 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:亲情守护,正义不容侵犯
- • “教育云平台”正式上线,5万农村学生共享名校名师直播课,开启教育公平新篇章
- • “扶贫超市”线上线下联动,48小时助滞销农货直达长三角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村庙“求子洞”猥亵案:假和尚借“送子仪式”性侵留守妇女,道德沦丧令人发指
- •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,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%,展现跨境电商新活力
- • 跨县倾倒中药渣致土壤镉超标,千亩小麦磨粉后不敢上市:食品安全警钟长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