皖北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正式启用,年保粮能力突破50万吨
近日,位于皖北地区的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正式启用,标志着该地区粮食储存和加工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。这一基地的启用,不仅将极大提高皖北地区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,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,素有“中国粮仓”之称。然而,由于地理位置、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,该地区粮食储存和加工能力一直较为薄弱。此次启用的粮食烘干仓储基地,占地约500亩,总投资达5亿元,是目前皖北地区规模更大、设施更先进的粮食烘干仓储基地。
该基地采用国际先进的粮食烘干技术和设备,可实现粮食的快速烘干,有效降低粮食霉变率,提高粮食品质。同时,基地还配备了完善的仓储设施,能够满足50万吨粮食的储存需求,年保粮能力突破50万吨,有效缓解了皖北地区粮食储存压力。
启用仪式上,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基地的建成和启用,将为皖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:
首先,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。粮食烘干仓储基地的启用,将有效解决皖北地区粮食储存难题,降低粮食损耗,确保粮食质量安全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。
其次,促进粮食产业发展。该基地的建成,将为皖北地区粮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,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升级,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再次,带动就业和增收。粮食烘干仓储基地的运营,将带动周边农民就业,增加农民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
此外,该基地还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推动皖北地区乃至全国粮食烘干仓储行业的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据悉,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,充分考虑了环保、节能、高效等因素,采用清洁能源和智能化设备,实现绿色、可持续发展。基地还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,帮助农民提高收入。
在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背景下,皖北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的启用,无疑为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未来,随着该基地的持续运营和发展,皖北地区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,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- •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困局:苏浙淘汰化工企业借道亳州排污引发的思考
- • 芡河生态游:泛舟荷花荡,聆听老船夫讲述“庄子钓鱼”传说
- • “棺材第一镇”转型遇阻,海外订单暴跌70%致千人失业:传统产业的困境与转型之路
- • 谯城区荣膺国家粮食产业强镇,年加工面粉突破100万吨再创辉煌
- • 亳州第七届“举旗帜·送理论”微宣讲竞赛圆满落幕,基层理论传播再创新高
- • 留守老人被骗买“量子保健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养老钱:一场家庭养老困境的反思
- • 亳蚌城际铁路开工,1小时直达合肥都市圈,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
- • 涡河渔民禁渔期偷捕被扣船,全家站船头扬言“跳河换生计”:生存困境下的无奈抉择
- • 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亳州成功上线,农民种地额外增收新机遇
- • 蒙城庄子文化节启幕,百名学者共论道家思想当代价值
- • 蒙城农村现“共享墓地”:扫码可租骨灰格位,年付租金引发伦理争议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全程数字化引领教育新篇章
- • 《亳州历史名人全录》全球首部出版,见证千年文化传承
- • 亳州机场经济区规划公示:四县共建临空产业园,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
- • 亳州芍花海音乐节吸客50万,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破亿,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
- • 龙虾养殖户血本无归:饲料公司跑路,千亩塘口浮满死虾,养殖行业面临重大危机
- • “共享电单车押金难退,千人联名投诉:小黄车变吞金兽”
- • 央视《风味原产地》聚焦亳州酱菜,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,传承千年味道引关注
- • 北关老街老字号复兴计划:30家百年药铺接入区块链溯源,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
- • 乡村春晚植入广告引众怒:小品演到一半突然推销化肥,观众质疑商业利益侵蚀文化传承
- • “网红葡萄”滞销变饲料,果农投资梦碎反欠百万:一场农业投资的警示
- • 立仓荷塘诗歌节风波:农民诗人作品涉嫌抄袭,AI检测相似度高达90%
- • 涡阳七夕河灯节:点亮西淝河,万盏花灯祈愿国泰民安
- •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全覆盖,全国首套地方特色《亳药启蒙》教材问世
- • 西淝河“水鬼娶亲”骗局:假道士勒索渔民建庙,声称“不捐钱必遭灾”
- •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,守护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
- • “龙虾节变‘天价节’?游客投诉一只麻辣小龙虾卖68元,景区回应:市场规律所致”
- • 北关历史街区年营收破15亿,成为皖北文旅新地标
- • 隐忧:庄子大道商业体空置率攀升,招商遇冷待破局
- • 亳州县域经济风云再起:蒙城逆袭夺冠,利辛增速垫底,县域GDP排名洗牌!
- • 皖北半导体封装生产线投产,年产值有望达20亿元,填补区域产业空白
- • 长三角首个“跨省通办”服务中心启用,政务服务无缝衔接开启新篇章
- • “一网通办”助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,实现随迁就读保障率100%
- • 中药集市乱象:假药祈福,毒蛇泡酒冒充“华佗驱邪方”致多人中毒
- • 构建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: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
- • “美食元宇宙”上线,数字孪生亳州老街带你虚拟品尝百味人生
- • 亳州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攀升,农村考生占比突破65%,教育公平再显成效
- • “美食高铁专列”首发,亳州牛肉馍香飘车厢,开启高铁美食新体验
- • 棺材小镇外贸订单断崖下跌,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:传统产业困境下的转型之路
- • “棺材小镇”外贸订单断崖下跌,老工匠改行送外卖养家:传统产业的转型困境与希望
- • 乡村赶集日历:四县特色大集时间表,土特产砍价技巧大揭秘!
- • 亳州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,300个村焕新颜告别“脏乱差”
- • 谯城区辣椒深加工产业园盛大开园,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
- • 皖北明珠独领 *** ,连续三年获省 *** 投资“赛马”激励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
- • 全国首推“招商信用保险”, *** 为企业落地风险兜底
- • 庄子中学教师改编《逍遥游》成rap,教育局批“亵渎经典”: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反思
- • 亳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数量翻番,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:创新驱动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里程
- • 棺材产业遭遇寒冬,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:“手艺换不来馒头”
- • 亳州创新举措:首推“碳汇农田”交易,农民增收每亩200元
- • 传统村落保护再升级:15村入选名录,200栋百年古宅焕新颜
- • 亳州酱菜古法工艺申遗成功,38道工序传承百年匠心
- • 花戏楼村“面子工程”曝光:外墙刷白漆,屋内漏雨十年无人修
- • 亳州乡村美食地图新鲜出炉,药膳体验店突破500家,带你领略千年药都的独特风味
- • “棺材贷”横行乡村:生死之间,债务如影随形
- • 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成效显著,20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大关
- • 皖北江南胡集镇: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,游客笑称“买家秀现场”
- • 全国首家名人主题图书馆开放,曹氏宗族文献藏量达10万册
- • 华佗中医院拖欠供应商3亿,院长称“政府补贴未到位”引多方扯皮
- • “道家养生宴”天价宰客:野菜成“天价”,游客无奈吐槽“吃的是空气”
- •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招商会盛大启幕,签约238亿,30家上市药企共建研发中心
- • 量子算命风潮席卷农村:老人卖牛买“能量符”祈愿孙子高考顺利
- • 蒙城景区“扫码厕所”引争议:2元一次被骂“最贵公厕”
- • 亳州县域教师工资差距引发关注:谯城年薪比特岗教师高5万元,教育公平待解
- • “庄子大道更名万达路引万人请愿,政府紧急叫停: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碰撞”
- • 生态补偿金挪用事件:退耕还林款变村干部旅游经费,纪委介入调查却无果
- • 亳州中央厨房产业园盛大投产,日加工能力达100吨药膳预制菜
- • 亳州“数字药农”APP上线,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,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
- • 谯城药市探秘:真假虫草难辨,游客买“藏红花”实为染色玉米须
- • 扶贫牛被盗宰,GPS追踪竟指向副县长家宴酒店冷库
- • “共享农机”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,覆盖80%乡镇,亩均耕作成本降低30%
- • 亳州美食惊艳迪拜世博会,黄牛汤试饮排队长达3小时引关注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,跨界治水获国务院表彰:绿色发展的典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