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圆满收官,200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
近年来,我国各地纷纷开展脱贫攻坚战,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。在安徽省亳州市,一项名为“百企帮百村”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,旨在通过企业帮扶,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。如今,这项行动已圆满收官,200个贫困村的集体年收入成功突破20万元,为亳州市脱贫攻坚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,亳州市委、市 *** 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,周密部署,充分发挥企业优势,助力贫困村发展。在行动中,亳州市筛选出200个贫困村,由200家企业结对帮扶,共同推进脱贫攻坚。
在帮扶过程中,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。一是产业帮扶,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提高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;二是就业帮扶,为贫困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增加村民收入;三是基础设施帮扶,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;四是教育帮扶,提高贫困村村民素质,助力乡村振兴。
在产业帮扶方面,企业积极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,如中药材种植、乡村旅游等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、提供市场信息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,帮助贫困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。例如,某企业帮扶的贫困村,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,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,村民年收入大幅提高。
在就业帮扶方面,企业积极为贫困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同时,企业还开展技能培训,提高村民就业技能,助力村民实现稳定就业。据统计,在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中,共为贫困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,实现就业人数5000余人。
在基础设施帮扶方面,企业投入资金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如修建道路、供水供电、卫生室等,使贫困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。此外,企业还积极参与教育帮扶,为贫困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、资助贫困学生,助力贫困村教育事业发展。
经过几年的努力,亳州市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截至目前,200个贫困村的集体年收入已成功突破20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。这一成果的取得,离不开各级 *** 、企业和贫困村村民的共同努力。
展望未来,亳州市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。在新的征程中,亳州市将继续发挥企业优势,助力贫困村发展,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。
总之,亳州市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的圆满收官,不仅为贫困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,也为全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亳州市将继续发扬“百企帮百村”的精神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
- • 宗族械斗借民俗还魂:两姓争抢庙会头香致5人重伤
- • 四县联手整治药企偷排,关停23家跨界污染工厂,守护碧水蓝天
- • 亳州农科院携手华为研发“神农AI”,精准预测病虫害爆发时间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古井贡酒百亿扩能项目签约,白酒产业链配套企业纷纷落户,产业升级再掀热潮
- •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,每头牛减碳1.2吨获国际认可,引领绿色养殖新潮流
- • 《央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聚焦亳州牛肉馍,万人围观拍摄现场盛况空前》
- • 亳州“中国药膳之都”引资本热捧,10家餐饮集团争建中央厨房
- • 法国卢浮宫盛大举办“亳州青铜文明特展”,成汤礼器惊艳巴黎
- •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封关运营,年进出口额剑指百亿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花戏楼村“面子工程”曝光:外墙刷白漆,屋内漏雨十年无人修
- • 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建成,滴灌技术助力农业丰收,节水率高达70%
- • 涡阳职校“辣椒全产业链”实训基地荣膺国家级示范基地称号
- • 华佗中医院“天价中药方”引争议:感冒药费高达800元
- • 开发商借“齐物论”强拆:称“茅屋别墅皆平等,拆你没商量”
- • 亳州冬至药膳宴开席,百桌“华佗养生锅”飘香老街,传承千年文化韵味
- • 西淝河湿地秘境:划船探鹭鸟天堂,摄影师蹲守日出攻略
- • “绿色厨房”计划启动,100家餐厅承诺零添加药膳,守护食品安全新篇章
- • 利辛县医院现“走廊医生”,患者自带折叠床排队三天引关注
- • 百年酱菜坊启用区块链溯源,扫码即可一探38道古法腌渍全流程
- • 花戏楼小学非遗班学生流失严重:家长质疑二夹弦教育价值,呼吁重视学业成绩
- • “谯城试点‘共享药田’,市民认领地块种植芍药,收益五五分成,共建绿色家园”
- • 秸秆综合利用扶贫产业园投产,年消化秸秆200万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药都云APP正式上线,AI诊断病虫害准确率达98%,农业科技助力丰收
- • “道家养生宴”变“腹泻宴”: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
- • 四县养老院虐待丑闻:失能老人身上现皮带抽打伤痕,社会关注养老机构监管问题
- • 国际学生中医药研修基地落户,年培养海外学子超500人,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
- • 特斯拉签约亳州建设皖北新能源服务中心,助力区域绿色发展
- • 亳州民乐《十番锣鼓》在维也纳奏响,非遗乐团海外巡演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甲辰年华佗诞辰1880周年全球祭典,百国中医共演五禽戏,传承中医文化,弘扬国粹精神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道德经塔”反被踢出管理,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:一场道德与利益的冲突
- • “扶贫超市”线上线下联动,48小时助力滞销农货直达长三角
- • 废弃小学变身网红书店:村民抱怨“看书要买38元咖啡才能进”
- • “教育大脑”平台正式上线,实时监测百万学生体质健康数据
- •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盛大启幕,百国中医齐聚共祭“外科鼻祖”
- • 全球亳商大会设立“先贤精神奖”:传承名人文化,创新项目再获殊荣
- • 非遗研学游陷阱:2980元中药炮制体验,竟是捣蒜游戏?
- • 特教学校助听器电池三年未换,聋哑生用手语控诉:我们听不见未来
- • 亳州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,签约海外中医药项目32个,助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
- • 光伏板惨遭冰雹砸毁,村民反背贷款怒拆设备抵债:悲剧背后的民生困境
- • 留守少年为凑彩礼盗窃,庭审时哭诉“娶不起媳妇才犯罪”
- • 淮河生态经济带市长论坛在亳召开,共绘流域发展新蓝图
- •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,传统巾帼精神融入美育课程——《木兰从军》音乐剧排演侧记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道德经塔”反被踢出管理,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:一场关于道德与利益的冲突
- • 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:亲情守护,法律维权
- • “引江济淮”亳州段通水: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,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
- • 曹操运兵道遗址公园开园,三国主题民宿预订率超95%,古韵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
- • 老子文化园争议:耗资10亿的仿古建筑群被批“文化主题公园”
- • 谯城区图书馆荣膺张良手稿仿真件,开启战国兵法专题阅览室新篇章
- • 药企绿色转型加速:10家龙头药企联合斥资5亿升级废水处理系统
- •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,12岁女孩日编15顶假发月薪仅500元:揭开贫困背后的黑暗面
- •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盛大投产,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突破10万辆
- • 老砖雕技艺复活,明清建筑焕新颜——北关历史街区修复工程竣工
- • 利辛医院走廊加床收费,产妇家属无奈打地铺,占位费引争议
- • 亳州5万亩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2万农户脱贫致富
- • 村级供销社全覆盖,统购统销助力农业降本增收25%
- • 扶贫羊耳标造假事件: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,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/10
- • 贫困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实现全面突破,200座生态污水处理站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蒙城特教学校募捐资金被曝挪用,聋哑生三年未换助听器电池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社区食堂药膳套餐引争议:当归鸡汤致老人急诊,食品安全再成焦点
- • 留守老人被骗购“量子床垫”,子女跨省追讨10万养老钱:亲情守护,正义不容侵犯
- • 亳州设立“人才飞地”,沪杭深三地离岸研发中心引智破百项,共筑科技创新新高地
- • 全国首例“无人农场”遭遇村民破坏,机器人夜间被砸成废铁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创新打造"移动安全教室":百名萌娃在公交车里上"生命必修课"
- • 四县合拍文旅宣传片引发争议:历史学家怒斥庄子练五禽戏、华佗读道德经乱编历史
- • 亳州-徐州共建淮海经济区物流枢纽,中药材48小时直通连云港,共筑区域物流新格局
- • 亳州80万亩农田开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篇章,土壤有机质提升25%
- • 天静宫抽签骗局:道士恐吓老人转账“消灾”,单日敛财超15万
- • 西淝河生态廊道建成,沿岸10万村民共享生态旅游红利
- • 皖北粮食安全再升级:跨县应急储备体系建成,确保30天口粮供应无忧
- • 石弓镇教师宿舍成危房,支教老师睡课桌照片刷屏网络,唤起社会关注
- • 涡河湿地观鸟季:摄影师私藏机位曝光,村民收“生态保护费”引争议
- • 全国首创“秒批秒办”招商服务系统,企业开办全流程仅需2小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