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开发区“标准地”改革扩面,企业购地成本直降30%,助力产业升级
近年来,我国各地纷纷推进土地制度改革,以优化营商环境、降低企业成本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近日,亳州开发区在土地改革方面再出新招,实施“标准地”改革扩面,企业购地成本直接降低30%,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亳州开发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,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产业集聚区。近年来,亳州开发区紧紧围绕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发展理念,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,为各类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。此次“标准地”改革扩面,旨在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,激发市场活力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“标准地”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,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供应,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。在亳州开发区,政府将土地分为工业用地、商业用地、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,对各类用地制定相应的标准,包括土地面积、基础设施配套、环保要求等。企业只需按照标准购买土地,即可直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服务。
此次改革扩面,亳州开发区将“标准地”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涵盖了开发区内所有工业用地。企业购买“标准地”后,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:
1. 购地成本直降30%。在原有基础上,政府将降低30%的土地出让金,减轻企业负担。
2.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。政府将负责提供“七通一平”的基础设施,包括道路、供水、供电、排水、通讯、燃气、热力等,确保企业快速投产。
3. 环保要求严格。政府将按照国家环保标准,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管,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污染环境。
4. 优惠政策叠加。企业购买“标准地”后,还可享受税收减免、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。
亳州开发区“标准地”改革扩面,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。许多企业纷纷表示,这一改革举措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,降低了投资风险,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。某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以前购买土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现在只需按照标准购买‘标准地’,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,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。”
亳州开发区“标准地”改革扩面,不仅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,还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,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。这一改革举措为亳州开发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,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未来,亳州开发区将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,不断完善“标准地”制度,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。同时,亳州开发区还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,推动产业集聚,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高地。我们相信,在“标准地”改革的推动下,亳州开发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- • 秋日摄影黄金路线:湿地候鸟、千年银杏与万佛塔落日的绝美邂逅
- • 全球亳商大会设立“先贤精神奖”:传承名人文化,创新项目再领风骚
- •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,每头牛减碳1.2吨获国际认可,引领绿色养殖新潮流
- • 华佗诞辰1890周年纪念:全球视野下的中医盛会
- • 《亳州传奇》大型实景演出盛大首演,打造沉浸式体验三国王朝风云
- • 亳州老城区“微更新”启动,50条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文化长廊
- • 亳州创新举措:首推“碳汇农田”交易,农民增收每亩200元
- • 假发作坊雇佣扶贫户童工,12岁女孩日编18顶假发月薪仅400元:揭开贫困背后的残酷现实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,留守妇女跪求复工:“宁要工资不要低保”
- • 暴雨肆虐四县扶贫项目,保险拒赔引发千人卧轨 *** :民生困境亟待解决
- • “乡村振兴技能大赛”成功举办,千名贫困群众展翅中药材炮制技艺
- • 乡村春晚变味:化肥广告植入,小品促销歌硬唱,观众直呼过瘾
- • 亳州黄牛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牛肉馍原料迎来全新升级
- • 社区名人故事角:全覆盖文化传承,珍本影印件助力文化普及
- • 民办幼儿园学费暴涨40%,家长联名要求政府限价:教育公平再成焦点
- • 文化补贴分配不公引抗议:谯城独吞60%经费,三县拉横幅“求公平”
- • 亳州招商引资再创辉煌,年度总额突破4000亿,连续五年领跑安徽增速
- • 扶贫牛被村主任盗卖,销赃记录直指县接待办食堂:揭开贫困地区腐败黑幕
- • 许褚文化研究会与北欧维京武士协会签约,共研冷兵器战术,推动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《青囊书》手游全球首发,华佗IP助力玩家化身神医抗疫救世
- • 扶贫羊被高价转卖,村民发现每只羊耳标重复使用三次,揭开贫困地区扶贫乱象
- • 全国首个“无人农场科普基地”落户蒙城职高,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
- •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《青囊经》补遗篇,针灸图谱首度公开,中医瑰宝重现世间
- •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遭游客刻字,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,守护历史遗产
- • 巩店梨园毁于招商:百年老树被砍建罐头厂,项目未投产已倒闭,环保与发展的矛盾再次凸显
- • 农村污水治理站建设成果显著,水质达标率100%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网红葡萄”滞销烂地,农民借网贷投资反欠债百万:一场农业投资的悲喜剧
- •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,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%
- • 古井镇征地款争议升级:村民挖断酒厂供水管,逼对话求公正
- • 长三角首个“中药产业特区”在亳州落地,税收优惠叠加用地保障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,“小黄车”跑路引千名市民联名起诉
- • 区块链技术助力中药材溯源,扫码即可查看种植全过程
- • 农耕博物馆惊现穿越展品:战国陶罐旁标注“商周WiFi路由器”
- • 万佛塔登顶攻略:挑战旋转石阶,恐高者慎入,绝美风光等你来赏
- • 乡土专家再获殊荣,50位农民获高级农艺师认证
- • 亳州拟建“华佗医学院”:投资100亿,对标协和,打造医学教育新高地
- • 百校联动演绎经典,《木兰从军》音乐剧融入美育课程传承巾帼精神
- • 暴雨侵袭亳州四县农田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抗议
- • 蒙城一中试点“午休舱”引家长 *** :家长担忧太空胶囊式午休压抑孩子成长
- •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“硫磺熏蒸”黑作坊,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,中药材安全再敲警钟
- • 扶贫羊耳标造假事件:同一批编号重复使用,实际数量不足上报1/10
- • 亳州药膳大赛盛大启幕,百道“食养方”传承《本草纲目》智慧
- • 亳州白酒产业环保风暴来袭:13家酒企因污水排放被勒令整改
- • 亳州学院科研实力再攀高峰,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
- • 冷链物流园噪音扰民,居民戴耳塞睡觉仍被凌晨卸货吵醒,如何解决夜间噪音污染问题?
- • “一村一品”计划启动,30个乡村凭特色小吃脱贫致富
- • 扶贫车间造假产业链揭秘:空壳公司开假工资单,专骗国家配套资金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全程数字化引领教育新篇章
- • “名人故事巴士”驶入亳州,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
- • “药都夜宴”汉服剧本杀爆火:游客化身华佗弟子破解瘟疫谜案,体验穿越时空的神秘之旅
- • 西淝河生态补偿机制显成效,渔民年增收2万元转型护水员
- • 四县合建垃圾焚烧厂遭遇 *** :村民联名拒当“毒气桶”
- • 药商转型直播翻车:百万粉丝账号卖“壮阳药”被封,供应链暴雷,揭秘直播带货的暗流涌动
- • 亳州夜市焕新升级,宋街百味与汴河码头小吃共绘烟火画卷
- • 亳州机场建设现西汉古墓,考古队紧急接管施工区域
- • 古井镇高粱丰收节盛大开幕,万亩红粱谱写贡酒传奇
- • “引江济淮”亳州段通水:皖北千万人告别缺水历史,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
- • “世界药都”基金成立,50亿助力中医药科创企业腾飞
- • 西淝河湿地秘境:划船探访“水鸟天堂”,揭秘暗流与非法捕鱼网的挑战
- • 大学生返乡创业补贴加码,百万无息贷款助力青年梦想起航
- • 蒙城汽车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共建“厂中校”,订单培养率100%,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
- • “脱贫榜样巡回宣讲”启动,百名致富带头人传经送宝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漆园镇鼓书艺人控诉:传统说唱艺术面临失传危机,政府电子祭祖政策引发争议
- • 《曹操诗词大会》央视热播,三国主题文旅收入激增50%,文化传承再掀热潮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“修炼柔德”,传统美德还是精神枷锁?
- • 利辛阳光玫瑰葡萄滞销,果农含泪倾倒20万斤,农业市场困境亟待破解
- • 网红自驾路线翻车:皖北66号公路成“坑洼乡道”引关注
- • 亳州空气质量再创新高,PM2.5浓度创十年新低,首达国家一级标准
- • 西淝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示范,助力沿岸10万村民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四县养老院虐待丑闻:失能老人身上现皮带抽打伤痕,社会关注养老机构监管问题
- • 曹操运兵道乡村文化节盛大开幕,三国主题民宿一房难求,游客纷至沓来共赏民俗盛宴
- • 古井贡酒古法酿造技艺数字化存档,千年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开,传承与创新共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