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亳州为“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”:传承与创新共绘农业发展新蓝图
近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正式授予我国安徽省亳州市“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”的荣誉称号。这是对亳州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、传承与创新方面所取得显著成果的高度认可,也标志着亳州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。
亳州,这座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市。此次荣获“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”称号,不仅是对亳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其在农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、创新的有力推动。
亳州农业文化遗产丰富,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亳州芍药种植技艺、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——亳州中药材种植系统等。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,不仅为亳州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,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近年来,亳州市委、市 *** 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,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全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;二是加大资金投入,设立专项资金,用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、传承与利用;三是加强人才培养,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队伍,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,亳州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,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是发展特色农业,依托亳州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,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,如亳州芍药、亳州中药材等;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,通过龙头企业带动,实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,提高农业附加值;三是发展生态农业,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提高农产品品质。
此次荣获“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”称号,为亳州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亳州市将继续以此次授牌为契机,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内涵,加强保护与传承,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努力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双赢。
具体来说,亳州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一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。继续加大资金投入,完善保护设施,确保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。
二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。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优势,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,提高农业附加值。
三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。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四、加强人才培养。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队伍,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五、加强国际合作。积极参与国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交流,学习借鉴先进经验,提升亳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水平。
总之,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亳州“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”称号,是对亳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。亳州市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,继续努力,传承与创新共绘农业发展新蓝图,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亳州力量。
- •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成效显著,万名劳动者获“亳州工匠”认证
- • 社区食堂推出“老年养生餐”,亳芍粥、丹参包子成爆款
- • “乡贤理事会”:化解农村纠纷,构建和谐乡村的“润滑剂”
- • 暴雨无情冲垮扶贫豆腐作坊,20户脱贫户返贫:保险单竟是“假面”?
- • 扶贫牛深夜被盗宰,监控锁定村主任儿子参与销赃:正义终将到来
- • 利辛一中高考移民事件:30名学生户籍造假被取消高考资格,教育公平再受关注
- • 全国首例“无人农场”遭遇村民破坏,机器人夜间被砸成废铁: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反思
- • 中医药文化节升格国际级,30国代表共绘产业合作新蓝图
- • 大学生返乡种芍药,直播带货年销千万成“花王”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洗全村男人鞋称“修炼柔德”,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亳州青铜器修复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牌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• “四县联查‘死人保’”:利辛某村连续五年给亡者发扶贫款,扶贫政策如何落到实处?
- • 全国最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项目在亳州成功落地,平均价格降幅超56%
- •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,覆盖50万亩农田实现节水减肥双丰收
- • 县域养老院虐待事件频发,失能老人身上现淤青照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殡葬改革引发争议:强拆家族祖坟,村民深夜抢遗骨与执法队爆发冲突
- • 北关历史街区年营收破15亿,成为皖北文旅新地标
- • 庄子祭祀大典乱象:888元抢头香,村民笑称“祖宗不收人民币”
- • 涡阳大豆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,豆腐宴预订火爆,人气爆棚!
- • 老子文化园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,引领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
- • 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%,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50项传统技艺成为选修课程,传承文化薪火永续
- •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称号,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
- • 千年古井贡酒开酿仪式盛大举行,再现明代“九酝春酒”古法工艺风采
- • 全国首条中药材AI分拣线投用,效率提升10倍误差率趋零,开启中药产业智能化新时代
- • 家长举报学校食堂使用转基因油,校长反问:不吃这个吃啥?
- • 亳州秸秆综合利用扶贫项目投产,助力8万农户增收致富
- • 石弓镇矿山修复区现非法采砂,环保局长被实名举报,环保监管何去何从?
- • 道家养生谷项目违规占地千亩,村民实名举报“毁麦种树”:土地纠纷引关注
- • 谯城农民直播基地崛起:千名“药农网红”年带货超3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国际中医药大学联盟落户亳州,20国共建华佗学术研究中心,共筑中医药国际交流新平台
- • 跨县假种子产业链揭秘:蒙城包装、涡阳贴牌、利辛会销洗脑
- • “泥塑曹操”非遗工坊开馆,三国群雄雕塑震撼亮相,传承千年文化魅力
- • 欧盟认证亳州为“药食同源示范区”,出口额年增300%,中医药产业迎来新机遇
- • 利辛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入选省级典型,为企业创新 *** 保驾护航
- • “美食外交”出新招,亳州药膳宴成外宾访华指定菜单
- • 亳州农村扶贫饮水工程造假丑闻:利辛砷超标井被贴“安全达标”封条
- • 古井镇征地款争议升级:村民挖断酒厂供水管,逼对话求公正
- • 药都首部沉浸式戏剧《华佗归来》首演,观众手持药方决定剧情走向
- • 暴雨肆虐四县扶贫项目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***
- • 全国生态农场示范县落户利辛,稻蟹共生模式助力亩均增收4000元
- • “危房改造清零工程助力3.2万户贫困家庭迈向美好生活”
- • 冬至阿胶糕订单激增10倍,亳州古法熬胶技艺再现辉煌
- • 亳州携手华为共建智慧农业云,百万亩农田数据实时上链,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:考古变挖沙,小学生挖仿制陶片,家长联名投诉
- • 乡村教师匠心独运,秸秆教具荣获全国教育创新大赛金奖
- • 民间剪纸艺人状告政府:吉祥图案被征用为LOGO却未付版权费,版权意识亟待加强
- • “亳州文化一卡通”上线即瘫痪,四县争夺首页推荐位互不相让,暴露地方文化推广困境
- •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上岗,扫码追溯食材药材“前世今生”
- • 谯城区十所“智慧校园”示范校启用,AI课堂助力5万名学生开启智能学习新篇章
- •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,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%
- • 乡村小学撤并,旧址变养鸡场,村民怒贴标语:教育不如养鸡?
- •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0%,年产生物天然气2亿立方米,绿色转型成效显著
- • 全国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成,守护道地药材基因宝库
- • 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:为贫困户开辟增收新路径
- • “美食元宇宙”上线,数字孪生亳州老街带你虚拟品尝百味人生
- • “五清一改”行动助力28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
- • 亳州农业主题公园盛大开园,开启“从种子到药膳”的沉浸式体验之旅
- • 泥塑曹操非遗工坊盛大开馆,百件作品精彩呈现三国风云
- •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“飞地农田”,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蒙城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,节水50%仍保高产,农业绿色发展再添新动力
- • 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盛大开园,预制菜龙头企业纷纷入驻,引领行业新潮流
- • 利辛黑玉米华丽变身“黄金粮”,订单农业助力10万亩丰收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,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谯城区试点“绿电积分”政策,居民低碳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
- • 利辛县医院现“走廊医生”,患者自带折叠床排队三天引关注
- • 尉迟寺遗址旁违建农家乐强拆引村民抗议,泼粪阻挠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“曹操后裔基因检测”风波再起:族谱研究院被曝数据造假,真相令人震惊!
- • 淮河生态经济带市长论坛在亳召开,共绘流域发展新蓝图
- • 石弓镇扶贫车间机器生锈,留守妇女跪求复工:“宁要工资不要低保”
- • 华佗故居修缮中惊现《青囊经》补遗篇,针灸图谱首度公开揭示中医瑰宝新篇章
- • 全市乡村少年宫建设成果显著,留守儿童幸福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