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大棚助力亳州芍药种植,新能源农业每亩增收3万元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新能源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。在安徽省亳州市,一项结合光伏发电与芍药种植的创新模式正在悄然兴起,不仅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,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芍药,被誉为“花中之王”,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。亳州作为芍药的故乡,拥有悠久的芍药种植历史。然而,传统的芍药种植模式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、产量不稳定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亳州市积极探索新能源农业发展模式,将光伏发电与芍药种植相结合,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。
在亳州市某农业科技园区,一座座光伏大棚映入眼帘。这些光伏大棚不仅能够为芍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,还能在阳光充足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为园区提供电力供应。据了解,这些光伏大棚采用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,发电效率高达20%以上。
在光伏大棚内,记者看到,一株株芍药苗长势喜人。据园区负责人介绍,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,光伏大棚内的芍药生长周期缩短了1个月,产量提高了30%。此外,光伏大棚内还采用了智能灌溉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,进一步提高了芍药的产量和品质。
光伏大棚的投入使用,不仅提高了芍药的产量,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据园区负责人介绍,光伏大棚种植的芍药每亩可增收3万元。这对于当地农民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。
亳州市某村村民张先生就是光伏大棚种植芍药的受益者之一。他兴奋地说:“以前种地收入低,现在通过种植芍药,年收入能增加好几万元。光伏大棚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用电问题,还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。”
光伏大棚种植芍药的成功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其中。亳州市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他们将继续推广光伏大棚种植芍药技术,力争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光伏农业示范园区,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。
此外,光伏大棚种植芍药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,光伏大棚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。同时,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,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总之,光伏大棚种植芍药这一创新模式,为我国新能源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在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,相信新能源农业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为农民增收、农业发展、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。
- • “名人故事巴士”驶入亳州,扫码聆听曹操华佗传奇一生
- • 利辛县推行“零彩礼”政策,新人领证可获 *** 万元奖励,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
- • 亳州机场圆满完成验证试飞 为年内正式通航奠定坚实基础
- • 千年曹操贡酥重现江湖,考古团队破解东汉墓壁画烘焙密码
- •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周启动,市委党校开设专题培训,共筑国家安全防线
- • “共享墓地”引伦理争议,家族墓穴分割出租引发械斗: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反思
- • 涡阳闸北镇创新实践“光伏羊”养殖新模式,绿色能源助力畜牧业发展
- • 大学生返乡创业补贴加码,百万无息贷款助力青年梦想起航
- • 古井贡酒酿造技艺数字存档,千年酒曲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布: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酒文化新篇章
- • 特教学校募捐款被挪用,聋哑生用粉笔写满操场:我们要上学
- • 亳州“数字药农”APP上线,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,开启农业新时代
- • 谯城老旧小区“空中菜园”遭强拆,居民抗议:自家阳台种药也算违建?
- • 曹操故里三国文化节盛大开幕,万人汉服巡游再现历史辉煌
- •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落户亳州,年处理量达10万吨,助力绿色循环经济
- • 留守老人电商培训变网贷陷阱:8万负债买“虚拟流量课程”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全程数字化引领教育新篇章
- • “曹操脸谱”盲盒热销,京剧与动漫跨界融合首日售罄
- • 亳州首所专门学校成立,为个性化矫治问题青少年提供新途径
- • 利辛一村37名逝者连续三年领扶贫补贴:四县联查“死人保”背后的真相
- • 江淮汽车蒙城基地投产,新能源物流车年产能再攀新高
- • 秸秆禁烧罚款指标层层加码,村民深夜烧荒与无人机巡逻队“打游击”
- • “亳州荣膺‘东亚文明起源城市’,中日韩共祭商汤大典传承千年文明”
- • 亳州学院新校区盛大启用,聚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
- • 全国首例“无人农场”遭遇村民破坏,机器人夜间被砸成废铁: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反思
- • 亳州少年科学院孵化首枚科普卫星,中学生参与航天项目,谱写我国航天事业新篇章
- • “扶贫校车停运引发悲剧:家长骑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翻车致1死3伤”
- • 争议中前行:政府叫停白酒扩产项目,转向药膳食品新赛道
- •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盛大启幕,百国中医齐聚共祭“外科鼻祖”
- • “县管校聘”改革全面实施,80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队伍活力
- • 欧盟认证亳州为“药食同源示范区”,出口额年增300%,中医药产业迎来新机遇
- • 华佗-庄子-老子文化走廊三日游花费清单曝光:门票支出占比高达七成
- • 亳州民乐团奏响《十番锣鼓》,非遗乐音在国家大剧院绽放京城
- • 冬至阿胶糕订单激增10倍,亳州古法熬胶技艺再现辉煌
- • 欧盟认证亳州为“药食同源示范区”,出口额年增300%: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
- • 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落户亳州,白芍合约首日成交破亿,开启中药材市场新篇章
- • 皖北民歌大赛黑哨风波: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,冠军方言观众听不懂引争议
- • “利辛好人”评选涉嫌刷票,10万买票丑闻曝光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高校图书馆迈入数字资源共享新时代,文献获取实现零门槛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南华经塔”,却禁本地人入内,外地游客收费888元,引发争议
- • 蒙城港重复建设疑云:涡阳港近在咫尺,吞吐量却不足设计1%
- • 漆园镇鼓书艺人控诉:传统说唱艺术面临失传危机,政府电子祭祖政策引发争议
- • 亳州古井贡酒酿造技艺:千年传承,荣登世界非遗预备名录
- • 老子文化园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,引领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
- • 中药集市乱象:假药祈福,毒蛇泡酒冒充“华佗驱邪方”致多人中毒
- • 华佗诞辰祭祀变“宰客节”:一炷香收费888元,村民怒斥:“神医成了摇钱树!”
- • 亳州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盛大开建,30家药企集体签约入驻,共筑医药产业新高峰
- • 涡河古航道出土战国道家帛书:老子庄子思想起源再添重要佐证
- • 药企排污致万亩芍药枯死,农民拉横幅堵厂门 *** :环保与生计的冲突
- •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成摆设,档案“全员心理健康”造假事件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玉米“芯粒分离”技术全国推广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%,助力农业绿色发展
- • 亳州设立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基金,助力百家“云上药企”崛起
- • 华祖庵千年银杏树遭游客刻字,文物保护部门紧急加装AI监控,守护历史遗产
- • 光伏+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年收益破百万,创新农业发展新路径
- • 古井贡酒携手曹操作诗IP,推出“短歌行”文化联名款,拓展高端市场新篇章
- •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覆盖,5万户居民实现“一键回家”
- •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,全球学员突破百万大关
- • “庄子大道更名万达路引万人请愿,政府紧急叫停: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商业利益的碰撞”
- • 光伏板下种芍药,“农光互补”模式亩均收益破万元,农业发展新路径
- • 村民自制“校车”被扣,留守儿童徒步10公里上学中暑昏迷:安全与教育的双重困境
- • 揭开跨县迷信诈骗链:谯城制符、涡阳培训神棍、利辛下乡敛财的神秘面纱
- • 冥婚产业链惊人内幕:女尸骨标价10万,盗墓贼专挖贫困户祖坟
- • 蒙城一中学区房价格暴跌,家长集体围堵中介要求退差价:一场关于教育资源的博弈
- • 蒙城低碳牧场认证通过,每头牛减碳1.2吨获国际认可,绿色农业迈向新里程
- • 婚礼闹伴娘致精神失常,男方“老祖宗规矩,玩不起别嫁!”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蒙城庄子大道改造挖断供水管,千户居民生活受影响,紧急应对措施启动
- • 教会渗透扶贫村,留守老人捐光低保金建“忏悔堂”:一场心灵的救赎与反思
- •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落地亳州,打造全球药材标准制定中心
- • 主城区暴雨内涝,地下车库50辆泡水车车主集体索赔市政部门
- • 曹霸书画艺术馆盛大开馆,唐代画马圣手真迹首次亮相
- • 古井镇酒文化小镇盛大开街,年酿酒体验游客突破50万!
- • 民办学校高薪挖角致公立教师荒,教育局发文“禁止流动”遭抵制
- • 亳州市委党校举办读书班,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同步推进作风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