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《风味原产地》聚焦亳州酱菜,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,传承千年风味魅力
近日,中央电视台《风味原产地》栏目聚焦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,深入挖掘亳州酱菜的千年传承与文化底蕴。在节目中,老坛开缸的盛大仪式吸引了万人围观,展示了亳州酱菜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。
亳州,位于安徽省西北部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。早在春秋时期,亳州就是商汤建都之地,素有“华夏第一都”的美誉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亳州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,其中,亳州酱菜便是其中之一。
亳州酱菜,又称“老酱”,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佼佼者。它选用优质原料,经过精心发酵、腌制而成,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。在《风味原产地》节目中,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进亳州酱菜的制作现场,领略了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。
节目首先展示了老坛开缸的盛大仪式。在古老的作坊里,工匠们身着传统服饰,手持工具,将一坛坛酱菜坛子一一打开。这一刻,万人围观,气氛热烈。随着老坛的开启,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,令人陶醉。
随后,主持人带领观众了解了亳州酱菜的选材、发酵、腌制等环节。在选材上,亳州酱菜选用当地优质蔬菜,如萝卜、豆角、黄瓜等,这些原料富含营养成分,为酱菜的品质奠定了基础。在发酵过程中,工匠们严格按照传统工艺,控制温度、湿度等条件,使酱菜在发酵过程中充分吸收原料的精华。
在腌制环节,工匠们将发酵好的蔬菜放入坛中,加入适量的盐、糖、香料等调料,密封坛口,经过长时间的腌制,酱菜便形成了独特的风味。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匠心,体现了亳州酱菜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。
《风味原产地》节目中,还介绍了亳州酱菜的多种食用方法。不仅可以作为下酒菜,还能搭配米饭、面条等主食,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一道美味佳肴。此外,亳州酱菜还具有开胃、助消化、降脂等保健作用,深受人们喜爱。
在节目现场,观众们纷纷品尝了新鲜的亳州酱菜,赞不绝口。一位观众表示:“这是我第一次品尝亳州酱菜,味道真的很好,既有传统风味,又富有现代感。我为我国传统美食感到自豪!”
《风味原产地》聚焦亳州酱菜,不仅展示了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,更让观众了解到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亳州酱菜,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。
总之,央视《风味原产地》聚焦亳州酱菜,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,不仅让观众领略了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,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更多优秀的传统美食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,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- • 世界中医药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,共筑国际交流新高地
- • 暴雨肆虐亳州四县农田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堵路 ***
- • 长三角医保“一卡通”在亳州落地,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篇章开启
- • “教育大脑”平台正式上线,实时监测百万学生体质健康数据
- • 垃圾分类覆盖贫困村,资源化利用率达85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谯城区荣膺国家粮食产业强镇,年加工面粉突破100万吨再创辉煌
- • 亳州美食产业蓬勃发展,年产值突破800亿,助力就业超50万人
- • 大学生直播团队助力亳州小吃走红,抖音单场GMV突破2000万!
- • 亳州拟建“华佗医学院”:投资百亿,对标协和,打造医学教育新标杆
- • 谯城试点“中医养老”:社区嵌入药膳厨房,老人可定制养生餐
- • 亳州“百企帮百村”行动圆满收官,200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
- • 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崛起,30家企业入驻,年处理秸秆百万吨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农谱写新篇章
- • 亳州药膳研究院成立,发布全球首份《药食同源风味图谱》引领健康饮食新潮流
- • 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,“小黄车”跑路引千名市民联名起诉
- • 药企绿色转型加速:10家龙头药企联合斥资5亿升级废水处理系统
- • 四县职高联合开发“亳药课程”,学生 *** 实习变药材搬运工:教育改革遭遇尴尬
- • 曹操运兵道元宇宙空间上线,VR体验“地下长城”奇谋
- • 利辛县推行“零彩礼”政策,新人领证可获 *** 万元奖励,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
- • 中药材跨境直播基地单日订单破千万,RCEP市场占有率提升30%——中医药行业迈向国际舞台的里程碑
- • 乡村民宿新潮流:百年粮仓变身“星空屋”,体验麦田银河下的宁静夜晚
- • 彩礼新规引发争议:男方县城买房须加女方名,否则婚礼当日罢亲
- • “校园午餐工程”:中央厨房助力20万学生,日供餐能力领跑全省
- • 蒙城港重复建设疑云:涡阳港近在咫尺,吞吐量却不足设计1%
- • 棺材产业遭遇寒冬,老匠人无奈改行送外卖:“手艺换不来馒头”
- •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,全市校舍安全达标率100%
- • 预制菜产业园聚焦长三角市场,年产能目标突破百亿元
- • 立仓荷塘诗歌节争议:农民诗人作品涉嫌抄袭,AI检测相似度高达90%
- • 亳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年交易额破百亿,中药材跨境零售增长500%,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
- • 光伏板下芍药盛开,“农光互补”模式助力亩均收益破万元
- • 亳州二夹弦:百年戏班传承非遗艺术,下乡巡演助力文化振兴
- • 四县乡村教师联名控诉:扶贫支教补贴被克扣,月薪仅发60%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乡村振兴人才学院成立,助力培育10万“新农人”,共筑农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《亳州传奇》大型实景演出盛大首演,打造沉浸式体验三国王朝风云
- • 村干部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,千名村官持证上岗
- • “良田变景区,村民抗议:老子文化园征地种景观树,生存权何在?”
- • 亳州大学创新举措,设立建安文学研究院并首创“曹植研究”硕士点
- • 社区名人故事角:全覆盖下的文化瑰宝共享平台
- • 亳州“中国药膳之都”引资本热捧,10家餐饮集团争建中央厨房
- • 村民集资建“道德经塔”反被踢出管理,门票收入全归开发商:一场道德与利益的较量
- • 百家宴30人食物中毒,主办方辩称“野菜本来就有助排毒”:食品安全问题再引关注
- • 农田退水净化工程助力千村水质提升,达标Ⅲ类标准入淮河
- • 农行亳州分行助力乡村振兴,全年新增贷款69亿元,重点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
- • 亳州方言保护计划遇冷:百万录音点击量不敌网红翻唱《学猫叫》
- • 百年老字号“德昌祥”华丽转身,95后学徒直播带货日销中药茶饮超10万元
- • 尉迟寺史前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,揭秘五千年前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
- • 亳州“数字药农”APP上线,百万药农一键对接全球市场,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
- • 殡葬改革强推火化引发争议:贫困户借高利贷买墓地致全家返贫
- • 扶贫车间空壳公司曝光:虚构员工名单套取国家补贴超千万
- • “世界药都”基金成立,50亿助力中医药科创企业腾飞
- • 村医集体辞职:垫付医保30万难报销,卫生室只剩空药盒,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
- • “贫困村垃圾分类全覆盖,资源化利用率突破85%: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”
- • 华佗学院携手德国外科团队,共筑传统医学现代化研究新篇章
- • 宗族械斗借民俗还魂:两姓争抢庙会头香致5人重伤
- • 曹操中学开设“AI历史课”,虚拟曹操与学生辩论三国谋略
- • “哭嫁歌”遭遇整改:传统婚俗与文化宣传的碰撞
- • 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全面覆盖,智能手环守护10万老人,智慧养老新时代来临
- • 全国更大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落地亳州,价格平均降幅56%,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
- • 智慧农田气象站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,灾害预警精准到户
- • 亳州荣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候选城市,三国文化IP价值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暴雨无情,千亩中药材绝收:四县农民联合堵国道讨保险理赔
- • 亳州锅盔夹腊肉荣登中华名小吃榜单,非遗工坊月销10吨创新高,传承美味再掀热潮
- • “电子祭祖”APP卷款跑路,10万村民充值款打水漂: *** 祭祖新骗局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亳州放大招:买中药材超50万元即可获得购房资格
- • 全球亳商大会签约重点项目89个,侨商投资占比超六成,共绘合作新篇章
- • 亳州非遗“二夹弦”绝技传人收徒,00后戏迷跨省拜师传承传统文化
- • 药企排污致万亩芍药枯死,农民拉横幅堵厂门 *** :环境与生计的冲突
- • 亳州迎来全省首个“零碳校园”:光伏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,绿色环保新篇章开启
- • 蒙城职教中心学生抗议:实习工资被扣30%“管理费”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天静宫首届“国际老子论坛”盛大开幕,欧美学者共论“无为治国”
- • 谯城交警严查非法载客三轮车,残疾车主街头泪洒,生计堪忧
- • 亳州首条名人主题公交线开通,扫码即可聆听曹操华佗双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