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馆殊荣,“药都千年”特展引百万人次观展
近日,安徽省亳州市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,这不仅是对亳州博物馆长期以来在文物保护、陈列展览、社会教育等方面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亳州历史文化传承的极大认可。与此同时,由亳州博物馆主办的年度特展“药都千年”吸引了百万观众前来观展,成为近年来亳州文化的一大盛事。
亳州,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,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此次亳州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,标志着其在文物保护、陈列展览、社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据悉,亳州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,现有馆藏文物近万件,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0余件,二级文物200余件,三级文物1000余件。这些珍贵文物见证了亳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。
“药都千年”特展作为亳州博物馆的年度重头戏,以“药都”为主题,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辉煌成就。展览分为“药都之源”、“药都之韵”、“药都之韵”三个部分,通过丰富的文物、图片、模型等形式,生动地再现了亳州中医药文化的魅力。
在“药都之源”部分,观众可以了解到亳州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历史渊源,以及中医药在亳州的传承与发展。在这里,观众可以看到古代医家、药农、药商等人物形象,以及各种药材、药具等实物,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。
“药都之韵”部分则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。例如,东汉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、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翼方》等医学著作,以及药王孙思邈、医圣张仲景等医学巨匠的生平事迹,都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。
“药都之韵”部分则着重展示了亳州在中医药产业方面的成就。亳州作为“中国药都”,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。在这里,观众可以了解到亳州中药材的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,以及亳州中医药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。
此次“药都千年”特展吸引了百万观众前来观展,不仅是因为展览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,更是因为观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。许多观众表示,通过参观展览,他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亳州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,以及“药都千年”特展的成功举办,充分展示了亳州在文物保护、陈列展览、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实力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亳州博物馆将继续努力,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,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- • 退耕还湿工程获全球环境基金支持,万亩滩涂焕新颜成为候鸟天堂
- • 村医集体辞职:垫付医保30万难报销,卫生室只剩空药盒,农村医疗体系面临严峻挑战
- • 华佗诞辰日千桌药膳宴开席,24节气养生菜谱全球首发,传承中医智慧,共赴健康盛宴
- • “脱贫户面临摊派捐款与医保资格取消,乡村振兴政策引群体抗议”
- • 石弓山石窟:千年佛像风化严重,驴友呼吁“抢救性保护”
- • 亳州县域自来水水质排名揭晓:蒙城水质更佳,利辛多项指标超标引关注
- • 亳州大学曹植研究中心成立,AI算法助力还原《洛神赋》创作历程
- • 亳州暴雨肆虐,中药材市场遭遇重创,商户痛失千吨药材
- • 长三角(亳州)新能源产业基地启动,百亿级光伏项目落地,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皖北民歌大赛疑云重重:黑哨风波引发争议,评委涉嫌收钱保送关系户,冠军方言让观众一头雾水
- • 四县财政转移支付争夺战:利辛“哭穷”却斥资2亿建形象工程,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利辛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入选省级典型,为企业创新 *** 保驾护航
- • 中日韩药膳产业合作峰会永久会址落户亳州,共筑亚洲药膳产业新篇章
- • 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招募启动,社会资本与村集体携手共建美好乡村
- • 村村通公路裂缝堪比拳头大,包工头涉嫌用秸秆填充路基引发争议
- • 世界辣椒峰会盛大召开,谯城辣椒酱荣获全球辣度冠军!
- • 花戏楼夜市摊贩持证经营成本翻倍,摊主哭诉“卖100碗牛肉馍才够租金”
- • 漆园古镇汉婚体验泛滥,游客投诉凤冠被50人戴过:传统之美遭遇尴尬现实
- • 曹操兵法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,美智库研讨谯沛军事思想:东西方智慧交融,军事战略再获关注
- • 药商信用码全面上线,扫码即可查询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档案
- • 涡河航道升级工程获批,千吨级货船将直通长江水系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亳州首条名人主题公交线开通,扫码即可聆听曹操华佗双语故事
- • “共享墓地”引宗族械斗,兄弟持铁锹争穴安葬父亲骨灰:一场家族悲剧的反思
- • 非遗夜市点亮“皖北不夜城”,夜间文旅消费占比超35%,夜经济蓬勃发展
- • “老子IP”争夺战升级:涡阳与河南鹿邑隔空互怼“故里正统”
- • “千亩塘口变‘死海’,龙虾养殖户遭遇饲料诈骗,损失惨重”
- • “健康扶贫‘村村通’工程圆满完成,20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正式投用”
- • 避坑警告:揭秘“庄子故里”得道鸡犬升天”雕塑群背后的真相——实为乡镇企业广告牌
- •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:考古变挖沙,小学生挖仿制陶片,家长纷纷投诉
- • 蒙城牛肉产业集群产值破百亿,全链升级打造“从牧场到餐桌”新模式
- • 亳州首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,道地药材品种超2000个,守护中医药瑰宝
- • 植保无人机产业园盛大投产,年产能突破5000架,助力全国农业现代化
- • 程家集非遗美食行:探秘贡品烧牛肉作坊,真空包装实测之旅
- • 亳州小麦再创佳绩,单产刷新纪录,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
- • 合办“老庄文化节”亏本500万,县长吐槽“专家论坛矿泉水就花了10万”:一场文化盛宴背后的经济账
- • 亳州方言语音库上线,AI合成百岁老人讲述老城故事,传承千年文化记忆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,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
- • 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区启动,林间套种黄精亩均增收2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药渣变汽油技术突破,年处理百万吨废弃物产值超10亿
- • 甲辰年华佗诞辰1880周年全球祭典:百国中医共演五禽戏,传承千年中医文化
- • 老子学院招生遇冷,高价国学班被指“割韭菜”:国学教育市场需规范
- • 民办学校高价挖角公立教师,乡镇中学月流失骨干教师5人,教育公平何在?
- • 北关老街焕新篇章:30家百年药铺携手区块链技术,共筑老字号复兴梦
- • 道家养生宴变“腹泻宴”:市监局检测发现野菜含超标生物碱
- • “棺材之一镇”转型遇阻,海外订单暴跌70%致千人失业:传统产业如何应对市场变革?
- • “网红葡萄扶贫梦碎:滞销喂猪,果农陷入高利贷困境”
- • “鼓盆而歌”丧仪变闹剧:家属雇人唱《小苹果》,老者怒砸音响
- • 《曹操诗词大会》央视热播,三国主题文旅收入激增50%,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再掀热潮
- • 区域协同发展沦为空谈:谯城拒向三县开放中药材检测中心引争议
- • 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签约亳州,打造亚洲最大汉方化妆品基地
- • 智慧农场高价租地撂荒,企业卷款跑路留千亩杂草:农业投资风险警示录
- • 亳州大学创新举措,设立建安文学研究院并首创“曹植研究”硕士点
- • 亳州试点“以药抵房”:中药企业可抵押药材申请贷款,创新金融助力中医药发展
- • “苔干之乡”劳动课引争议:学生周末下田收割,变相压榨还是教育新尝试?
- • 跨县倾倒中药渣致土壤镉超标,千亩小麦磨粉后不敢上市:食品安全警钟长鸣
- • “五育融合”评价体系发布,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全覆盖: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
- • 华佗学院携手德国外科团队,共铸传统医学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亳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突破95%,年产沼气助力20万户居民生活
- • 涡阳“智慧麦田”再创辉煌,小麦单产突破820公斤领跑皖北
- • “十大皖药”入菜创新纪录,亳芍排骨汤年销50万份,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
- • 蒙城农民画惊艳巴黎双年展:乡土色彩震撼欧洲,国内却鲜有人知
- •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成摆设,档案“全员心理健康”造假事件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蒙城县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启用,5000名儿童享受课后托管公益服务
- • 全球更大药膳体验中心盛大落成,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
- • 酱菜厂跨界联名故宫文创,打造“御用药材腌菜礼盒”,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
- • 尉迟寺遗址研学乱象:考古变挖沙,小学生挖仿制陶片引家长投诉
- • “智志双扶”夜校助力脱贫攻坚,贫困村村民参学率达95%
- • 涡阳苔干出口订单激增,韩国泡菜企业高价抢购原材料
- • 亳州粮食烘干中心全面覆盖乡镇,阴雨天保粮能力显著提升80%
- • 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亳州“全球绿色中药产业示范基地”称号,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
- • 华佗中医药大学筹建获批,2025年首批招生800人,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
- • 马店孜镇复活“牛耕大赛”,耕牛 *** 躺平笑翻观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