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农场:棚顶发电、棚下种药,亩均收益翻两番
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,光伏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,逐渐受到广泛关注。这种模式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实现了棚顶发电、棚下种药,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实现了亩均收益翻两番的显著成效。
光伏农场,顾名思义,就是在农业大棚的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,利用太阳能发电。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首先,光伏农场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大棚的闲置空间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传统的农业大棚,在种植作物期间,棚顶空间基本闲置。而光伏农场则将这一空间转化为发电空间,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
其次,光伏发电具有清洁、环保、可持续的特点。光伏农场在发电过程中,不产生任何污染物,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。同时,太阳能资源丰富,光伏发电具有很高的可持续性。
再者,光伏农场可以实现棚顶发电、棚下种药,提高农业产值。在光伏农场中,棚顶的光伏板发电,可以为棚下的农作物提供光照和温度,促进作物生长。而棚下的土地则可以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,实现多元化收益。
以某地区光伏农场为例,该农场采用棚顶发电、棚下种药的模式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据了解,该农场占地100亩,其中光伏板面积达到60亩。在光伏发电的同时,农场还种植了中药材、蔬菜等作物。据统计,该农场亩均收益达到了原来的两番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
光伏农场的发展,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,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。以下是光伏农场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:
1.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光伏农场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2. 提高农民收入。光伏农场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、增加农业产值,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,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。
3.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。光伏农场的发展,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,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4.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。光伏农场在发电过程中,不产生任何污染物,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,提高农民生活质量。
总之,光伏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光伏农场有望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。
- • 蒙城一中试点“午休躺睡课桌椅”,家长担忧脊柱健康问题引关注
- • 亳州少年科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百名“小院士”开启科技探索之旅
- • 张园汉墓文物特展盛大开幕:曹操家族珍宝首次亮相,预约攻略速来!
- • 古井镇婚宴攀比风潮:白酒年份原浆成标配,贫困户为撑场面借高利贷
- • 博士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,百名高校人才下沉助力农业发展
- • 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招募: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共建美好家园
- • 亳州退耕还林扶贫工程助力绿色发展,5万亩林地惠及2万农户
- • 留守老人捐光棺材本建“忏悔教堂”:空心村中的信仰之光
- • 暴雨成灾,四县扶贫项目绝收,保险理赔拖延引发千人卧轨 ***
- • 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盛大开园,首期入驻企业八成来自长三角外溢项目
- • 商合杭高铁亳州南站扩容升级,1小时直达合肥、郑州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谯城药商创新举措引争议:AI中医助手扫码问诊,传统医师集体 ***
- • 花木兰籍贯考据新突破:亳州出土南北朝碑文佐证“谯城说”
- • 庄子祠上演实景剧《逍遥游》:无人机扮鲲鹏引争议,特效廉价毁意境?
- • 亳州华佗诞辰1900周年祭典隆重启幕,百国中医齐聚共祭“外科鼻祖”
- • 冥币印刷厂污染农田,村民患癌率激增却拒关停:金钱至上还是生命至上?
- • 留守妇女被“女德班”洗脑:跪地擦全村男鞋,称“修柔顺”
- • 亳州彩礼变革:现金变房产,利辛“零彩礼”遭遇尴尬
- • 亳州夜市焕新升级,宋街百味与汴河码头小吃共绘烟火画卷
- • 漆园古镇拆迁补偿悬殊:干部亲属获赔是普通村民5倍,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央视《风味原产地》聚焦亳州酱菜,老坛开缸引万人围观,传承千年风味魅力
- • 亳州药市早市攻略:凌晨4点探访“中药华尔街”,教你辨虫草、品药膳粥
- • “一网通办”助力流动人口子女入学,实现随迁就读保障率100%
- • 皖北更大粮食烘干仓储基地正式启用,年保粮能力突破50万吨
- • “乡贤理事会”:化解农村纠纷,构建和谐乡村的“润滑剂”
- • 老子文化园光影秀:3D投影演绎“道法自然”,争议中如何避坑?
- • 秦凤玉强调提升城市运营能力,打造“气质品牌”入选年度重点工作
- • 丧事请脱衣舞团成标配,家属称“不跳就是丢庄子故里的人”:传统习俗与现代观念的碰撞
- • 亳州古城墙保护条例实施,明代砖铭文数字化建档助力文化遗产传承
- • 涡阳“智慧麦田”再创辉煌,小麦单产突破820公斤领跑皖北
- • 宗族械斗借民俗还魂:两姓争抢庙会头香致5人重伤
- • 全国最大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,年创收超5亿元,绿色转型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
- • 亳州黄牛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牛肉馍原料迎来全新升级
- • 区块链技术助力中药材溯源,扫码即可查询种植全过程
- • 村庙“求子洞”性侵案:假和尚借“开光仪式”猥亵留守妇女,揭开乡村宗教乱象
- • 农机补贴黑市猖獗:中介公然叫卖“假发票”,套补比例超40%
- • 韩国LG化学投资15亿美元,打造全球更大中药化妆品原料基地
- • 亳州四宝茶荣获国际风味奖,传统黄金配方焕发新光彩
- • 华佗中医药大学筹建获批,2025年首批招生800人,传承中医文化再添新篇章
- • 蒙城职教中心学生抗议:实习工资被扣30%“管理费”,权益维护引关注
- • 谯城中药材市场惊现“硫磺熏蒸”黑作坊,涉事企业被罚300万元
- • 古井贡酒古法酿造技艺数字化存档,千年微生物基因图谱公开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古井镇高粱丰收节盛大开幕,万亩红粱酿就贡酒传奇
- • 文化补贴分配不均引发争议:谯城独占六成经费,三县抗议“我们是后娘养的”
- • 华佗诞辰日千桌药膳宴开席,24节气养生菜谱全球首发,传承中医智慧,共赴健康盛宴
- • 亳州首推“神医华佗”数字IP,AI中医问诊系统接入全球200家医院
- • 亳州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年进出口额突破50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谯城糖糕大赛盛大启幕,百名师傅展“空心不露馅”绝技
- • 蒙城利辛合建留守儿童平台,90%通话记录造假引发社会关注
- • 智能炒锅专利落地,AI精准复刻百年干扣面师傅手法,传统美食焕发新生
- • 亳州携手长三角共建“飞地农田”,10万亩蔬菜直供沪苏浙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蒙城肉牛托管养殖助力贫困户实现零成本年分红5000元
- • 中药养生之旅:漫步药市、沐浴药浴、品饮养生茶,老中医相伴讲解
- • 道家养生谷违规建别墅群,开发商称“为文化配套”:真相与争议
- • 四县区同步启动“曹操后裔”基因检测,族谱研究院月入百万
- • 教师编制考试泄题案告破,谯城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被刑拘
- • 四县博物馆借展纠纷升级:蒙城县拒还商代青铜器,称利辛安保如菜市场
- • 许褚文化研究会与北欧维京武士协会签约,共研冷兵器战术,文化交流再掀热潮
- • 全球汉服文化节永久落户花戏楼,年吸引游客超百万,传统文化盛宴再掀热潮
- • “以商招商”策略升级,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奖励高达1000万
- • 残疾人扶贫补贴提标,月均发放800元,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路
- • “黑玉米订单农业”助力10万农户增收,亩均增收2500元
- • 程家集非遗美食“贡品”利辛烧牛肉真空包装被曝含防腐剂超标,引发消费者担忧
- • 全国中药材炮制大赛永久落户亳州,培育百名非遗传承人,传承千年药都文化
- • 亳州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,助力中医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
- • 华佗五禽戏荣登联合国非遗预备名录,全球学员超百万,传承千年国粹走向世界
- • 濒危剧种淮北梆子复排经典《华佗》,首演门票3分钟售罄引发热议
- • 亳州小麦再创辉煌:万亩示范田亩均突破1600斤,单产刷新纪录!
- • 国际中医药大学联盟落户亳州,20国共建华佗学术研究中心,共筑中医药国际交流新平台
- • 利辛夜市必吃榜:地锅鸡配烙馍卷馓子,肠胃脆弱者慎试!
- • 涡河沿岸留守儿童溺亡事故频发,防溺水课竟被挪用补数学——教育资源的错位与反思
- • 皖北江南胡集镇:徽派建筑竟是水泥仿制,游客笑称“买家秀现场”